[发明专利]合色器无效
申请号: | 200980154955.X | 申请日: | 2009-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82498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14 |
发明(设计)人: | 潘恩赐;安德鲁·J·乌德科克;菲利普·E·沃森;陈金良;程晓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3M创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27/10 | 分类号: | G02B27/10;G02B27/28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梁晓广;关兆辉 |
地址: | 美国明***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合色器 | ||
1.一种光学元件,包括:
第一颜色选择型二向色滤光器,具有第一输入表面且设置为透射垂直于所述第一输入表面的第一光束;
第二颜色选择型二向色滤光器,具有第二输入表面且设置为透射垂直于所述第二输入表面的第二光束;和
反射型偏振器层合体,包括设置在第一延迟片和第二延迟片之间的反射型偏振器,
其中所述反射型偏振器设置为以成大约45度角与所述第一光束和所述第二光束相交,以使得所述第一和第二光束被组合成组合椭圆偏振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元件,还包括第三颜色选择型二向色滤光器,所述第三颜色选择型二向色滤光器具有第三输入表面且设置为透射垂直于所述第三输入表面的第三光束,其中所述反射型偏振器设置为以成大约45度角与所述第一光束、所述第二光束和所述第三光束相交,以使得所述第一、第二和第三光束被组合成组合椭圆偏振光。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元件,其中所述反射型偏振器与第一偏振态对准,并且各个延迟片具有相对于所述第一偏振态成大约45度角对准的大约四分之一波长延迟。
4.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元件,还包括反射器,所述反射器设置为使得垂直于所述反射器的线以成大约45度角与所述反射型偏振器相交。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学元件,其中所述第一光束和所述第二光束的第一椭圆偏振态从所述反射器反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元件,其中所述第一光束和所述第二光束各自包括会聚光线或发散光线。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元件,其中所述第一光束和所述第二光束中的每一个包括不同颜色非偏振光。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元件,还包括形成偏振分束器(PBS)的第一和第二棱镜,并且其中所述反射型偏振器层合体设置在所述PBS的第一对角面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元件,其中所述反射型偏振器包括聚合物多层光学膜。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学元件,其中所述反射器包括宽带反射镜。
11.一种光学元件,包括:
第一颜色选择型二向色滤光器,具有第一输入表面且设置为透射垂直于所述第一输入表面的第一光束;
第二颜色选择型二向色滤光器,具有第二输入表面且设置为透射垂直于所述第二输入表面的第二光束;
第一反射型偏振器层合体,包括设置在第一延迟片和第二延迟片之间的第一反射型偏振器,其中所述第一反射型偏振器设置为以成大约45度角与所述第一光束和所述第二光束相交;
第二反射型偏振器层合体,包括设置在第三延迟片和第四延迟片之间的第二反射型偏振器,其中所述第二反射型偏振器设置为以成大约45度角与来自所述第一反射型偏振器层合体的反射的第一和第二光束相交;
第一反射器,设置为使得垂直于所述第一反射器的线以成大约45度角与所述第一反射型偏振器相交;和
第二反射器,设置为使得垂直于所述第二反射器的线以成大约45度角与所述第二反射型偏振器相交,
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反射型偏振器层合体以及所述第一和第二反射器配合,以使得所述第一和第二光束被组合成组合椭圆偏振光。
12.一种光学元件,包括:
第一颜色选择型二向色滤光器,具有第一输入表面且设置为透射垂直于所述第一输入表面的第一光束;
第二颜色选择型二向色滤光器,具有第二输入表面且设置为透射垂直于所述第二输入表面的第二光束;
第一反射型偏振器层合体,包括设置在第一延迟片和第二延迟片之间的第一反射型偏振器,其中所述第一反射型偏振器设置为以成大约45度角与所述第一光束相交;
第二反射型偏振器层合体,包括设置在第三延迟片和第四延迟片之间的第二反射型偏振器,其中所述第二反射型偏振器设置为以成大约45度角与来自所述第一反射型偏振器层合体的所述第二光束相交;
第一反射器,设置为使得垂直于所述第一反射器的线以成大约45度角与所述第一反射型偏振器相交;和
第二反射器,设置为使得垂直于所述第二反射器的线以成大约45度角与所述第二反射型偏振器相交,
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反射型偏振器层合体以及所述第一和第二反射器配合,以使得所述第一和第二光束被组合成组合椭圆偏振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3M创新有限公司,未经3M创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80154955.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