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聚氨基甲酸乙酯粒子及聚氨基甲酸乙酯粒子群的制造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80155256.7 | 申请日: | 2009-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923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21 |
发明(设计)人: | 折口俊树;仲山宜孝 | 申请(专利权)人: | 小西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8J3/12 | 分类号: | C08J3/12;A61K8/87;A61Q13/00;B01J2/00;B01J2/04;B01J20/26;C08G18/10;C08G18/48;C09K3/00;A61L9/01 |
代理公司: | 北京戈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4 | 代理人: | 程伟;唐瑞庭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氨基 甲酸 粒子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聚氨基甲酸乙酯粒子及聚氨基甲酸乙酯粒子群的制造方法,特别涉及良好吸收皮脂和油酸等油成分的聚氨基甲酸乙酯粒子及聚氨基甲酸乙酯粒子群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作为吸收皮脂和油酸等油成分的吸油粒子,已提案有丙烯酸酯类聚合物粒子。例如,于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由具有碳数18~24的直链或支链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和可与其共聚的乙烯基单体、和交联性单体聚合而成的丙烯酸酯类交联聚合物粒子所构成的膨润型吸油聚合物粒子。
专利文献1:特开2006-8757公报(权利要求的项)
发明内容
发明所欲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者尝试利用聚氨基甲酸乙酯而非丙烯酸酯类聚合物得到吸油粒子,结果发现,若使用聚丁二醇作为构成聚氨基甲酸乙酯的多元醇成分,则良好吸收皮脂和油酸等油成分。具体而言,发现由如下的方法能够得到聚氨基甲酸乙酯粒子所构成的吸油粒子。即,使聚丁二醇所构成的多元醇成分、与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等异氰酸酯成分反应,得到异氰酸酯基末端氨基甲酸乙酯预聚物。然后,将此异氰酸酯基末端氨基甲酸乙酯预聚物于水中分散,得到水包油型乳液。于此水包油型乳液中添加3官能以上的多官能胺,使形成油滴的异氰酸酯基末端氨基甲酸乙酯预聚物与多官能胺反应,使油滴成为经三维高分子化的聚氨基甲酸乙酯球体。其后,以干燥等手段除去乳液中的水,将聚氨基甲酸乙酯球体以聚氨基甲酸乙酯粒子的形式取出。
然而,于此种方法中,尤其是在聚氨基甲酸乙酯球体柔软、且表面为粘性物质的情况,在除去乳液中的水时,聚氨基甲酸乙酯球体彼此间容易融粘。此外,若将取出的聚氨基甲酸乙酯粒子长期保管,则粒子彼此间也容易凝集。一般而言,吸油等用途中所使用的聚氨基甲酸乙酯粒子,是作为多数粒子集合体的粒子群而使用的,因此其发生融粘、凝集,则难以操作,且粒子群的表面积变小,因此吸油能力也会降低。因此,在聚氨基甲酸乙酯粒子的制造时,操作时、保管时及输送时等,必须密切注意进行条件设定。
本发明的课题为提供在制造时、操作时、保管时及输送时等,即使未进行严密的条件设定,粒子彼此间也不易融粘或凝集的聚氨基甲酸乙酯粒子,以及提供此种聚氨基甲酸乙酯粒子的制造方法。
解决问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者进行各种探讨研究,结果发现,通过在水中分散有聚氨基甲酸乙酯球体的乳液中,添加混合亲水性二氧化硅微粉末群并予以分散,并通过喷雾干燥除去乳液中的水,则可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以此发现为基础。即,本发明涉及一种聚氨基甲酸乙酯粒子群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使亲水性二氧化硅微粉末群与聚氨基甲酸乙酯球体群分散于水中而形成混合水性分散液,将混合水性分散液于高温环境中进行喷雾使水蒸发,以该聚氨基甲酸乙酯球体群形成聚氨基甲酸乙酯粒子本体群,并在各聚氨基甲酸乙酯粒子本体表面被覆该亲水性二氧化硅微粉末群,所述聚氨基甲酸乙酯球体群是通过使用3官能以上的多官能胺,将多异氰酸酯成分与含有聚丁二醇的多元醇成分反应所得的异氰酸酯末端氨基甲酸乙酯预聚物三维高分子化而成的。此外,涉及由此种方法得到的具有特定构造的聚氨基甲酸乙酯粒子。再者,涉及由此种方法得到的聚氨基甲酸乙酯粒子群所构成的吸油材。再者,涉及在由此种方法得到的聚氨基甲酸乙酯粒子群中吸收保持香油而成的香料、以及在由此种方法得到的聚氨基甲酸乙酯粒子群中吸收保持油性药剂成分而成的药剂,所述油性药剂成分选自油性的农药成分、油性的引诱剂成分及油性的忌避剂成分。
具体实施方式
所谓本发明所使用的亲水性二氧化硅微粉末是以SiO2为主体,并于其表面实质上不存在疏水基的微粉末。这种亲水性二氧化硅微粉末为先前公知的物质,例如已知有由日本アエロジル公司所贩卖的アエロジル200、200V、200CF、200FAD、300、300CF、380、50、90G、130、OX50、MOX80、MOX170、COK84等。在本发明中,使用这种先前公知的亲水性二氧化硅微粉末。此外,亲水性二氧化硅微粉末的粒径与所得聚氨基甲酸乙酯粒子的粒径相比更小即可。其原因在于需通过亲水性二氧化硅微粉末群被覆聚氨基甲酸乙酯粒子本体表面。具体而言,所得的聚氨基甲酸乙酯粒子群的平均粒径为1~500μm,亲水性二氧化硅微粉末群的平均粒径为5~40nm,因此优选聚氨基甲酸乙酯粒子的粒径大约为亲水性二氧化硅微粉末的粒径的至少30倍以上。另外,关于亲水性二氧化硅微粉末群的平均粒径为公称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小西株式会社,未经小西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8015525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泡绵粘合方法和设备
- 下一篇:一种制备印刷浆料用银粉的制备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