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深拉性优异且具有高屈强比的高强度冷轧钢板,使用其的镀锌钢板、合金化镀锌钢板,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980156048.9 申请日: 2009-12-18
公开(公告)号: CN102301022A 公开(公告)日: 2011-12-28
发明(设计)人: 李圭荣;陈光根;金钟常;洪荣洸 申请(专利权)人: POSCO公司
主分类号: C22C38/00 分类号: C22C38/00;C21D8/02;C23C2/06;C22C38/14
代理公司: 北京北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5 代理人: 吴晓萍;钟守期
地址: 韩国庆尚*** 国省代码: 韩国;KR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深拉性 优异 具有 屈强 强度 冷轧 钢板 使用 镀锌 合金 及其 制造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冷轧钢板、热浸镀锌钢板和合金化热浸镀锌钢板,其可用于内部和外部汽车钢板,和其制造方法,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如下的冷轧钢板,其具有优异的耐冲击性和耐久性,屈强比在60%以上,具有优异的拉延性能,r值在1.4以上,并且通过相变诱发塑性(Transformation Induced Plasticity(TRIP))效应而包含少量残余奥氏体,且具有490MPa以上的高拉伸强度,涉及使用其的热浸镀锌钢板,使用其的合金化热浸镀锌钢板,及其制造方法。

本文中,r值是表示深拉性的指数,其通常表示为塑性各向异性,并已知每个方向具有不同的数值。通常,在轧制方向、横向方向和对角线方向上的r值分别表示为r0、r90和r45,并且其平均值一般通过下式表示:

r(平均)(=rm值)=(r0+2*r45+r90)/4

在下文中,在本发明中r值一般表示为r(平均)。

背景技术

近年来,对车辆行驶里程的要求不断提高,以限制二氧化碳排放保护全球环境。此外,为了确保当车辆彼此碰撞时乘客的安全,也需要围绕车辆车体的碰撞特性在乘客的安全性方面进行改进。因此,技术开发转向同时实现车体轻量化和车辆底盘的稳定安全性方向,并为此努力提高高强度钢板的可加工性。

随着待使用钢板的屈服强度和拉伸强度的增加,轻量化效果增加,因此在汽车工业中一直在试图使用高强度钢板。最近,拉伸强度为490MPa级的多相钢也应用于外部板。另外,应用于内部和外部板的多相钢要求有优异的压制成型性,为此需要对钢板的拉伸性进行改进。

一般而言,为了使高强度钢板获得高r值(塑性各向异性指数),一种方法是向添加有钛(Ti)、铌(Nb)等碳化物/氮化物形成元素的极低碳钢,即,向无间隙原子(IF)钢中添加硅(Si)、锰(Mn)、磷(P)等固溶体硬化元素。

在日本专利特开文本第1981-139654号中,公开了一种通过非时效高强度冷轧钢板而获得1.7的平均r值的方法,所述钢板具有0.002wt%至0.015wt%的C、C*3wt%至C*8+0.02wt%的Nb、1.2wt%以下的Si、0.04wt%至0.8wt%的Mn,和0.03wt%至0.1wt%的P的组成以及340MPa至440MPa的拉伸强度。然而,使用如上所述的极低碳钢作为基础材料,通过向其中添加固溶体硬化元素来制造拉伸强度为440MPa以上的钢板时,随着所添加的合金化元素的量的增加可能引起多种问题,例如镀锌性能的劣化、二次加工脆变的劣化等,还有表面外观的问题。此外,为了将碳含量降低至0.01%以下的极低碳钢范围,在炼钢过程中需要实施真空脱气等过程,从而导致制造成本增加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双相(Dual Phase,DP钢)型高强度钢板,但存在的问题是由于双相钢中马氏体作为硬的第二相而使r值劣化,并且由于双相结构的性质使屈服强度降低,而使得在使用双向钢作为结构元件时存在限制。

在日本专利特开文本第1980-10650号中,公开了一种冷轧低碳钢后,使钢在重结晶温度至Ac3相变温度范围内分批退火,之后加热至700℃至800℃后进行回火以制造多相钢的方法。然而,这种方法因为需要进行两次退火,即在分批退火之后进行连续退火,所以存在制造成本增加的问题。

此外,在日本专利特开文本第1980-100934号中,公开了一种如下的技术,其中在冷轧之后进行分批退火,接着在分批退火进行的珠光体-奥氏体的双相区温度进行连续退火。在所述技术中,Mn是通过分批退火过程自珠光体相至奥氏体富集,并且Mn富集相通过接下来的连续退火过程优先转变为奥氏体相,以在随后的冷却过程中获得多相结构。然而,当使用所述方法时,为使Mn富集,需要在较高的温度下进行较长时间的退火过程。此外,由于存在多个过程,该方法经济性下降,而且可能出现以下问题,例如钢板之间紧密粘合、出现回火颜色(temper color)、炉体中盖(cover)的使用寿命缩短等。

为了改进多相钢中的r值,近来开发的技术如下。

在日本专利特开文本第1989-35900号中,公开了一种如下的技术,其中r值通过获得碳和钒(V)的适当含量而改进。换言之,尽可能减少重结晶退火及固溶体硬化之前钢中以V-基碳化物形式沉淀的碳,以获得高的r值。随后,将钢加热至珠光体-奥氏体双相区,再次溶解V-基碳化物以增加奥氏体碳含量,并且通过冷却而确保马氏体相。然而,由于V价格昂贵,导致制造成本显著增加。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POSCO公司,未经POSCO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8015604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