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隐形滑动拉链用的拉链链牙有效
申请号: | 200980156304.4 | 申请日: | 2009-0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074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04 |
发明(设计)人: | 小岛昌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YKK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A44B19/08 | 分类号: | A44B19/08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张会华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隐形 滑动 拉链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沿一对拉链带的一端缘安装的拉链链牙(以下,有时单纯简写为链牙)啮合时、从带表面看不到啮合链牙的隐形滑动拉链用的拉链链牙、以及将该链牙排列设置在呈U字状弯折的拉链带的链牙安装边缘部上的隐形滑动拉链。
背景技术
以往,在这种隐形滑动拉链中所使用的拉链链牙,利用合成树脂的注射成形或锌合金等的压铸等,沿设有筋绳部的链牙安装边缘部安装在拉链带的一端缘上。
用于该隐形滑动拉链的链牙的纵截面为大致U字形状,形成于链牙的一端的链牙的啮合部朝向拉链带的内侧安装。在该状态下,呈U字状折返安装有链牙的拉链带的链牙安装边缘部并利用热定形等固定形状,之后在链牙列上穿通拉头,从而能够获得隐形滑动拉链。
但是,在这种隐形滑动拉链中,通常存在如下问题:在链牙啮合状态时,当从拉链带的两侧向带宽度方向施加拉伸应力时,在左右的拉链带之间产生间隙而导致能够从带表面侧看到啮合状态的链牙,不能确保隐蔽性。
因此,为了消除这种问题,例如在日本实公昭52-10483号公报(专利文献1)或实用新型授权第2598345号公报(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隐形滑动拉链用的拉链链牙中,在纵截面U字状的链牙的打开端的一端设置啮合部。该啮合部具有带粘着侧的板状部、一体形成在该板状部的与带粘着侧相反一侧的表面上的颈部、从该颈部向链牙的打开端侧前方延伸设置的啮合头部,在上述板状部的除了颈部的卡合面与上述颈部及啮合头部的周面之间,形成有与对方的啮合部卡合或脱离的啮合空间。这些专利文献1及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安装有链牙的隐形滑动拉链,在使拉头滑动而使左右的链牙相啮合时,链牙的朝向带表面的移动被上述卡合面所限制,因此能够获得没有错位的稳定的啮合状态。另外,即使沿带宽度方向作用有张力,上述卡合面也防止了链牙向带表面侧的转动,防止了在左右的拉链带之间产生间隙而使链牙暴露到拉链表面的情况。
这样,针对隐形滑动拉链所特别要求的功能在于,当沿带宽度方向作用有所需的张力时,不仅确保链牙的啮合难以脱离的啮合强度,还确保具有从左右的拉链带之间看不到链牙的隐蔽性。然而,近年来,应用隐形滑动拉链的产品极其多样化。即,并不限于以往的各种衣服类或包类,例如其用途不断扩展至汽车、火车、飞机等的坐席座椅用座椅罩等各种各样的产品。
具体来说,例如在将隐形滑动拉链应用于汽车的座椅罩的情况等下,通常座椅罩形成为比坐垫体的外形尺寸小,因此相对于链牙啮合时或处于啮合状态的隐形滑动拉链,在左右的拉链牙链带上沿带长度方向及宽度方向施加有较强的拉伸应力。但是,对于以往的隐形滑动拉链,当受到如上所述的较强的拉伸应力时,容易产生在左右的拉链带之间产生了间隙、而且链牙的啮合脱离这样的不良情况。
另外,特别是在上述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所述的隐形滑动拉链中,对扭转力或推压力等的抵抗也较弱,例如缝制在衣服等上的隐形滑动拉链受到扭转力或推压力时,容易在链牙的啮合部产生变形或破损,存在不能够长期使用这样的问题。
特别是上述专利文献1的链牙构成为,当使左右的链牙相啮合时,啮合部的各个部分侧面彼此紧密接触,因此在弯折链牙链带时,由于拉链牙链带带有僵硬性,缺乏柔软性,因此也存在不能够顺畅地进行弯折操作的不良情况。另一方面,对于上述专利文献2的链牙,在左右的链牙相啮合时,仅是用对方的链牙的前后卡合面来支承啮合头部的带长度方向的两端角部,左右相邻的对方的链牙的卡合面彼此不紧密接触,因此虽然能够容易地进行滑动拉链的长度方向的弯折操作,但是啮合头部从链牙的基部(主体)经由粗细度狭窄的颈部突出,因此存在有在啮合头部或颈部容易产生变形或破损这样的不良情况。
为了消除该课题,例如根据日本特开2007-151839号公报(专利文献3),提出了隐蔽性及啮合强度优良、即使沿带宽度方向受到拉伸应力也不会在左右的拉链带之间产生间隙、而且即使受到扭转力或推压力等也不会产生变形或破损的隐形滑动拉链用的拉链链牙。
专利文献1:日本实公昭52-1048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实用新型授权第2598345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7-151839号公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YKK株式会社,未经YKK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8015630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承载的处理方法和装置
- 下一篇:一种射频身份识别防伪标签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