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排气门升降用凸轮、带增压器的四冲程发动机及气门定时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980158390.2 | 申请日: | 2009-08-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6544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29 |
发明(设计)人: | 金子高;辻下裕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02M25/07 | 分类号: | F02M25/07;F01L1/08;F01L13/00;F02D13/02;F02D17/02;F02D21/08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高培培;车文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门 升降 凸轮 增压 冲程 发动机 定时 控制 方法 | ||
1.一种排气门升降用凸轮,为在使从其他气缸的排气口排出的废 气经由一个气缸的排气口向该一个气缸的气缸内回流的排气环流回流 装置中使用的一个气缸用的排气门升降用凸轮,其特征在于,
设置有:排气主升程部,用于从气缸内排出废气;回流用升程部, 为了使从其他气缸向一个气缸的排气口流入的废气回流量增加,而形 成于所述排气门按压凸轮的旋转方向下降侧且使排气门的关闭时期延 迟或者较高地维持升程量,所述排气主升程部和回流用升程部以避免 排气门和活塞的接触并使该一个气缸的排气门与其他气缸的排气门的 重叠量增加的方式,从基圆隆起而形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气门升降用凸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回流用升程部具有使排气门的升程量在规定期间内为一定的 等升程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气门升降用凸轮,其特征在于,
在其他气缸的排气压力比所述一个气缸的进气压力高的期间,为 了使一个气缸的排气门成为打开状态,而将所述一个气缸的排气门关 闭的定时设定为压缩上死点后24°~130°,
为了促进在所述一个气缸内的进气空气和从所述其他气缸回流的 废气的混合,而将所述一个气缸的进气门打开的定时设定为压缩上死 点前55°~5°。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气门升降用凸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回流用升程部,排气门等速升起,在该等速状态下排气门 关闭。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气门升降用凸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回流用升程部具有排气门的升起速度为一定的等速升程 部。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排气门升降用凸轮,其特征 在于,
使一个气缸的排气凸轮轮廓与其他气缸的排气凸轮轮廓不同,并 在与排气脉动相对应的气门定时关闭。
7.一种带增压器的四冲程发动机,其特征在于,
具备使从其他气缸的排气口排出的废气经由一个气缸的排气口向 该一个气缸的气缸内回流的排气回流装置,
在一个气缸用的排气门按压凸轮中,
排气主升程部和回流用升程部以避免排气门和活塞的接触并使该 一个气缸的排气门与其他气缸的排气门的重叠量增加的方式从基圆隆 起而形成,其中所述排气主升程部用于从气缸内排出废气,所述回流 用升程部为了增加从其他气缸向一个气缸的排气口流入的废气回流量 而形成于所述排气门按压凸轮的旋转方向下降侧且使排气门的关闭时 期延迟或者较高地维持升程量,
在发动机排气侧设置有从各气缸排出的废气流入的增压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带增压器的四冲程发动机,其特征在于,
设于发动机排气侧的排气歧管具备:从多个气缸的各气缸排出的 废气流入的排气侧第一配管;及与该排气侧第一配管的中央部连接并 与所述增压器连接的排气侧第二配管。
9.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带增压器的四冲程发动机,其特征在 于,
所述回流用升程部具有使排气门的升程量在规定期间内为一定的 等升程部。
10.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带增压器的四冲程发动机,其特征 在于,
在其他气缸的排气压力比所述一个气缸的进气压力高的期间,为 了使一个气缸的排气门成为打开状态,而将所述一个气缸的排气门关 闭的定时设定为压缩上死点后24°~130°,为了促进在所述一个气缸 内的进气空气和从所述其他气缸回流的废气的混合,而将所述一个气 缸的进气门打开的定时设定为压缩上死点前55°~5°。
11.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带增压器的四冲程发动机,其特征 在于,
在所述回流用升程部,排气门等速升起,在该等速状态下排气门 关闭。
12.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带增压器的四冲程发动机,其特征 在于,
在所述回流用升程部具有排气门的升起速度为一定的等速升程 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未经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80158390.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复合型浇勺
- 下一篇:大型铸造流水线砂箱吊装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