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内燃机的控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980158775.9 | 申请日: | 2009-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9576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28 |
发明(设计)人: | 角冈卓;广冈重正;三谷信一;佐藤哲;浦野繁幸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01P11/18 | 分类号: | F01P11/18;F01N5/02;F01P3/12;F01P11/1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东方亿思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58 | 代理人: | 柳春雷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燃机 控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内燃机的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存在对内燃机的排气进行冷却的冷却装置。冷却装置有的被设置在内燃机的排气口和排气管之间,有的被设置在排气管周围(参照专利文献1)。通过冷却水在冷却装置内部流动,来冷却排气。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文献特开昭63-20860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在冷却装置内,热量从排气向冷却水传递。冷却水可能由于该被传递的热量而沸腾。尤其是,大气压越低则冷却水的沸点越发降低,从而形成容易沸腾的状况。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抑制冷却水的沸腾的内燃机的控制装置。
解决问题的手段
上述目的通过如下的内燃机的控制装置来实现,所述内燃机的控制装置包括:冷却装置,被设置在冷却水流动的路径上,并通过所述冷却水流经所述冷却装置的内部来冷却内燃机的排气;热量估计部,对所述冷却装置内从所述排气传递至所述冷却水的热量进行估计;大气压检测部,检测大气压;以及内燃机控制部,基于所述热量是否超过了判定值来确定是否执行对所述排气的温度进行抑制的排气温度控制,并且对所述判定值进行修正,以使得所述大气压越低则所述判定值越小。由于大气压越低则冷却水越容易沸腾,因而通过使得大气压越低则将判定值取得越小,能够容易执行排气温度控制,从而防止冷却水沸腾。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抑制冷却水沸腾的内燃机的控制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内燃机的控制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说明图;
图2是表示冷却水的路径的图;
图3是表示ECU执行的控制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
图4A是规定大气压与修正系数之间关系的映射图,图4B是表示大气压和散热允许热量之间关系的映射图;
图5A、5B是排气温度控制的时序图;
图6A是第一变形例的排气温度控制的时序图,图6B是表示大气压和散热允许热量之间关系的映射图;
图7是第二变形例中的排气温度控制的时序图;
图8是表示大气压和散热允许热量之间关系的映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例进行说明。
图1是内燃机的控制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说明图。发动机10具有一对储存器12L、12R。储存器12L、12R被彼此倾斜配置。发动机10是所谓的V型发动机。储存器12L中具有由3个气缸14L构成的气缸组。储存器12R中同样也具有气缸14R。
此外,储存器12L中设置有向气缸14L内直接喷射燃料的燃料喷射阀15L。同样,储存器12R中也设置有向气缸14R内直接喷射燃料的燃料喷射阀15R。储存器12L上连接有进气通路4L和排气管5L,储存器12R上连接有进气通路4R和排气管5R。进气通路4L、4R在上游侧汇合,在该汇合的地方设置有用于调节吸入空气量的节流阀6、以及检测吸入空气量的空气流量计18。
在排气管5L、5R的下端部分别设置有催化剂20L、20R。催化剂20L、20R分别对从储存器12L、12R侧的气缸排出的排气进行净化。排气管5L、5R上分别安装有空燃比传感器9L、9R。
在储存器12L的排气口(图中未示出)和排气管5L之间设置有冷却装置40L。同样,在储存器12R的排气口(图中未示出)和排气管5R之间设置有冷却装置40R。冷却装置40L、40R相当于冷却装置。
冷却装置40L、40R被构成为使冷却水分别流经排气管5L、5R的管周围。对于冷却装置40L、40R,将在后面详细叙述。在排气管5L上,隔着冷却装置40L而设置有温度传感器9aL、9bL。在冷却装置40L的上游侧配置有温度传感器9bL,在冷却装置40L的下游侧配置有温度传感器9aL。同样,在排气管5R上配置有温度传感器9aR、9bR。
节流阀6的开度由ECU(Electronic Control Unit,电子控制单元)7L、7R针对每个储存器12L、12R单独地进行控制。此外,从燃料喷射阀15L、15R喷射的燃料量也由ECU 7L、7R单独地进行控制。ECU 7L、7R能够切断从燃料喷射阀15L、15R喷射的燃料。ECU 7L、7R的具体情况如后所述,相当于热量估计部、内燃机控制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8015877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柔性微结构超疏水材料
- 下一篇:仿桁架式阻尼器结构转换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