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梯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80159039.5 | 申请日: | 2009-05-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141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11 |
发明(设计)人: | 钉谷琢夫;木川弘;上田隆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6B5/02 | 分类号: | B66B5/02;B66B1/32;B66B5/0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李辉;黄纶伟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梯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够控制对轿厢进行制动的制动单元的制动力的电梯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电梯制动系统中,对安全装置设定了多个超速等级。并且,在轿厢的速度达到最高的超速等级时,安全装置瞬时对绳轮施加制动装置的全部制动力,而在低于最高的超速等级时降低制动力,以便缓解对轿厢的冲击(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WO2007/057973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上述现有的制动系统中,为了防止对制动器的制动力进行控制的装置的故障、即不能进行必要的制动动作的故障,对控制制动器的制动力的装置要求例如追加基于多重结构的诊断功能等较高的可靠性设计,存在需要复杂的结构的问题。
本发明正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梯装置,在发生了超速行进的情况下,不论制动力控制单元有无故障,都能够利用简单的结构使制动单元进行动作。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电梯装置具有:轿厢,其在井道内升降;制动单元,其能够控制制动力,对轿厢进行制动;制动力控制单元,其在轿厢的速度超过第1超速阈值时,使制动单元进行动作,同时控制制动单元的制动力的强弱程度;以及安全处理部,其与制动力控制单元独立地监视轿厢的速度,在轿厢的速度超过高于第1超速阈值的第2超速阈值时,使制动力控制单元从制动单元断开,由此使制动力控制无效,而使制动单元进行动作。
发明效果
在本发明的电梯装置中,安全处理部与制动力控制单元独立地监视轿厢的速度,在轿厢的速度超过高于第1超速阈值的第2超速阈值时,使制动力控制单元的制动力控制无效,由此使制动单元进行动作,因而不论制动力控制单元有无故障,都能够更可靠地使制动单元进行动作,因此不需要实施针对制动力控制单元的高可靠性设计,不需要复杂的结构。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装置的结构图。
图2是表示图1中的制动力控制装置的制动电流控制方法的曲线图。
图3是表示对图1中的第1及第2超速运算电路部设定的超速的阈值的曲线图。
图4是将图1所示的电梯装置的各个部分的处理流程和动作流程组合示出的流程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电梯装置的结构图。
图6是将图5所示的电梯装置的各个部分的处理流程和动作流程组合示出的流程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电梯装置的结构图。
图8是将图7所示的电梯装置的各个部分的处理流程和动作流程组合示出的流程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电梯装置的结构图。
图10是将图9所示的电梯装置的各个部分的处理流程和动作流程组合示出的流程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的电梯装置的结构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的电梯装置的结构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7的电梯装置的结构图。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8的电梯装置的结构图。
图1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9的电梯装置的结构图。
图1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0的电梯装置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
实施方式1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装置的结构图。在图中,轿厢1和对重2被悬挂单元3悬挂在井道内。悬挂单元3包括多条绳索或者带。
在井道内的下部设置有使轿厢1和对重2升降的曳引机4。曳引机4具有:驱动绳轮,悬挂单元3卷挂在该驱动绳轮上;曳引机电机,其产生驱动转矩而使驱动绳轮旋转;作为制动单元的曳引机制动器5,其产生制动转矩而对驱动绳轮的旋转进行制动;以及曳引机编码器6,其产生与驱动绳轮的旋转对应的信号。
曳引机制动器5例如采用电磁制动装置。在电磁制动装置中,制动靴借助制动弹簧的弹簧力被按压在制动面上,驱动绳轮的旋转被制动,由此轿厢1被制动。并且,通过对电磁铁进行励磁,制动靴离开制动面,制动力被解除。另外,由曳引机制动器5施加的制动力根据流过电磁铁的制动器线圈的电流值而变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电机株式会社,未经三菱电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8015903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冷却塔
- 下一篇:添加微量硼的Zr-Cu-Ni-Al非晶合金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