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梯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980159054.X | 申请日: | 2009-07-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141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11 |
发明(设计)人: | 山本圭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6B1/06 | 分类号: | B66B1/06;B66B1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李辉;马建军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梯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梯装置。
背景技术
通常,在设置于高层建筑物等中的高扬程的电梯中,随着轿厢的升降,在轿厢内产生较大的气压变动。因此,轿厢内的使用者有时感觉到不舒适的压耳感。因此,提出了一种电梯,随着轿厢的升降,使用气压调节装置来调节轿厢内的气压,减轻使用者的压耳感(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4)。
如果采用这种电梯,在轿厢不停顿地从高层建筑物的底层楼层向观景楼层或者从观景楼层向底层楼层升降时,能够减轻轿厢内的使用者的压耳感。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8-8116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10-182039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10-226477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平11-17140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在专利文献1~4记载的电梯中,在轿厢从出发楼层出发之前,唯一地确定在轿厢从出发楼层出发后截止到停靠于目的地楼层的加压减压量的时间变化。因此,在停靠多次的高扬程的电梯中,当在轿厢的升降过程中变更目的地楼层时,不能进行轿厢内的适当的气压调节。
例如,当在轿厢的升降过程中变更了目的地楼层而使得升降时间变短的情况下,即使轿厢到达目的地楼层并停靠于此,气压调节装置也不会停止。因此,继续维持轿厢内的加压或者减压。
由此,在变更后的目的地楼层的层站,存在由于轿厢内外的气压差而难以进行轿厢的出入口门的开门动作的问题。并且,即使能够开门,也存在产生突然的气流而使得使用者难以进出轿厢的问题。
本发明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梯装置,当在轿厢的升降过程中变更了目的地楼层时,也能够适当调节轿厢内的气压。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电梯装置具有:气压调节装置,其设于电梯的轿厢中;剩余升降时间计算单元,在所述电梯的轿厢停靠在出发楼层时登记了所述电梯的呼梯的情况下,计算正在朝向所述目的地楼层升降的轿厢到达所述目的地楼层的剩余升降时间;以及气压控制装置,其根据所述剩余升降时间计算单元计算的剩余升降时间,确定使所述气压调节装置调节的所述轿厢内的加压减压量随时间的变化,在所述轿厢朝向所述目的地楼层升降时,所述目的地楼层有变更的情况下,所述剩余升降时间计算单元计算与变更后的目的地楼层对应的剩余升降时间,所述气压控制装置根据所述剩余升降时间计算单元计算的与所述变更后的目的地楼层对应的剩余升降时间,修正所述轿厢内的加压减压量随时间的变化。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当在轿厢的升降过程中变更了目的地楼层时,也能够适当调节轿厢内的气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电梯装置的总体结构图。
图2是用于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电梯装置的气压变动的第1例的图。
图3是用于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电梯装置的气压控制装置控制的轿厢内加压减压量的第1例的图。
图4是用于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电梯装置的气压变动的第2例的图。
图5是用于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电梯装置的气压控制装置控制的轿厢内加压减压量的第2例的图。
图6是用于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电梯装置的气压变动的第3例的图。
图7是用于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电梯装置的气压控制装置控制的轿厢内加压减压量的第3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另外,在各个附图中对相同或者相应的部分标注相同的标号,并适当简化乃至省略其重复说明。
实施方式1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装置的总体结构图。
在图1中,1表示电梯的轿厢。该轿厢1被配置于在高层建筑物中设置的高扬程电梯的井道内。2表示对重。该对重2与轿厢1一起配置于井道内。
3表示绳缆。轿厢1与该绳缆3的一端连接。另一方面,对重2与该绳缆3的另一端连接。4表示曳引机。绳缆3被卷绕在该曳引机4上。5表示逆变器装置。该逆变器装置5具有向曳引机4提供驱动电力的功能。6表示电梯控制装置。该电梯控制装置6具有逆变器装置5的控制等掌控整个电梯的功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电机株式会社,未经三菱电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8015905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池组件
- 下一篇:一种松耦合分布式系统的开发方法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