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离子选择性电极用感应膜无效
申请号: | 200980160441.5 | 申请日: | 2009-07-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7272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23 |
发明(设计)人: | 中村善昭;宫本浩久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东芝 |
主分类号: | G01N27/333 | 分类号: | G01N27/333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11247 | 代理人: | 段承恩;田欣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离子 选择性 电极 感应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离子选择性电极用的感应膜。
背景技术
关于电解质浓度(例如钾离子、钠离子、氯离子等)的测定,已知有使用沉淀试剂的沉淀法、使用螯合试剂、比色试剂的滴定法、比色法等各种方法。其中,使用离子选择性电极(ISE:Ion Selective Electrode)的电极法,可以再现性良好地、简便且准确地测定水溶液中的金属离子浓度,所以是现在在众多领域中使用的离子浓度测定法之一。电极法,例如,作为工作电极使用Ag-AgCl电极,在AgCl表面上涂布了含有可以选择性对特定的离子反应的离子载体的感应膜而制成传感器,所以可以根据要测定的离子来改变在感应膜中添加的离子载体,将各种离子作为测定对象。该测定方法具有以下特征:仅通过将其与参比电极一起浸在试样液中就可以定量出试样中的离子浓度,所以比较容易实现自动化、小型化。因此ISE方式的离子传感器被积极用于血液中的电解质浓度测定用途。
近年来作为传感器使用通过将ISE中使用的感应膜涂布到FET(场效应晶体管)的栅极部而成的ISFET(离子选择场效应晶体管)的电解质浓度测定方法受到关注。ISFET方式的传感器使用作为半导体的FET作为工作电极,所以与ISE方式的传感器相比,传感器本身容易操作,而且对于在紧急的医疗现场中设置在床边以“当场测定”的情况等也能够轻松应对,并且由于可以大量生产,所以可以期待降低制造传感器成本,能够轻松应对在医疗设备领域中要求特别高的传感器的一次性使用化。
上面所说的ISE、ISFET方式的传感器等的电极,实际上用于检测离子的是涂布在工作电极表面上的感应膜。现已知,传感器性能不仅取决于涂布上的感应膜本身的厚度等的物理形状,而且还与构成感应膜的试剂的种类、试剂的混合比等化学特性有很大关系。
作为使用离子载体的感应膜的例子,例如,为了不从感应膜漏出离子载体而使用溶胶-凝胶感应膜(参照例如,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11929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在测定低浓度的电解质时,其它离子会成为测定对象电解质的障碍,存在难以测定电解质浓度的问题。
因此,本发明针对可以选择性地对特定离子进行反应的感应膜,提供选择性优异的离子选择性电极用感应膜。
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离子选择性电极用感应膜是选择性地Na+离子进行反应的离子选择性电极用感应膜,其特征在于,含有离子载体、阴离子排除剂、增塑剂和基材,上述离子载体的含量相对于上述离子载体和上述阴离子排除剂的混合量为85~95重量%。
发明效果
本发明针对选择性对Na+离子进行反应的感应膜,提供选择性优异的离子选择性电极用感应膜
附图说明
图1是显示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能斯特(Nernst)响应结果的图。
图2是显示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选择系数结果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此外,关于下面说明的附图,附图标记一致的部分,表示相同的部分,并且省略了重复说明。
(第1实施方式)
下面针对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离子选择性电极用感应膜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离子选择性电极用感应膜主要包括离子载体、阴离子排除剂、增塑剂和基材。
将上述物质溶解在THF(四氢呋喃)等有机溶剂中,使该溶液在适当的容器中挥发溶剂而形成膜(流延),由此形成感应膜。
形成的感应膜,既可以在流延之后涂布到Ag-AgCl电极、FET的栅极上,也可以在将溶液涂布到Ag-AgCl电极、FET的栅极上之后进行流延。
感应膜内的离子载体,具有选择性感应测定对象的溶液中的特定离子的作用。作为离子载体有杯芳烃类和冠醚类。杯芳烃类有例如4-叔丁基杯[4]芳烃-四乙酸四乙酯(下式1)。
冠醚类,以往作为钠离子选择性电极用的离子载体而实用化的是从作为环状化合物的冠醚衍生出来的,特别是,使用双(12-冠醚-4)(即,Bis12-Crown-4)衍生物。
阴离子排除剂具有使阴离子变得不容易进入到离子选择性电极用感应膜中的作用。作为阴离子排除剂,有TFBP(即,四[3,5-双(三氟甲基)苯基]硼酸钠盐)、Na-TBP(即,四苯基硼酸钠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东芝,未经株式会社东芝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8016044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