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内燃机的排气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980161153.1 | 申请日: | 2009-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829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30 |
发明(设计)人: | 若月一稔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01N1/08 | 分类号: | F01N1/08;F01N13/08;F01N13/2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李洋;王轶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燃机 排气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内燃机的排气装置,特别是涉及抑制因设置于废气的排气方向的最下游的尾管的气柱共鸣而导致的声压的增大的内燃机的排气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在汽车等车辆中使用的内燃机的排气装置,已知有图32所示的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图32中,从作为内燃机的发动机1排出的废气经过排气歧管2,在由催化转换器3净化之后被导入到该排气装置4。
排气装置4构成为包括:与催化转换器3连结的前部管5;与前部管5连结的中部管6;与中部管6连结的作为消音器的主消声器7;与主消声器7连结的尾管8;以及夹装于尾管8的副消声器9。
如图33所示,主消声器7具备:扩张室7a,废气从中部管6的小孔6a扩张而被导入该扩张室7a;以及共鸣室7b,中部管6的下游开口端6b插通于该共鸣室7b,对于从中部管6的下游开口端6b被导入到共鸣室7b的废气,借助亥姆霍兹共鸣,特定频率的排气音被消音。
在此,当将中部管6的突出至共鸣室7b的部分的突出部分的长度设定为L1(m)、将中部管6的截面积设定为S(m2)、将共鸣室7b的容积设定为V(m3)、将空气中的音速设定为c(m/s)时,空气中的共鸣频率fn(Hz)由与亥姆霍兹共鸣相关的下述的式(1)而求得。
根据式(1)可知,能够通过增大共鸣室7b的容积V、或增长中部管6的突出部分的长度L1而将共鸣频率朝低频侧调谐;或者通过减小共鸣室7b的容积V、或缩短中部管6的突出部分的长度L1而将共鸣频率朝高频侧调谐。
副消声器9形成为:抑制因通过发动机1运转时的排气脉动在尾管8内产生与尾管8的管长对应的气柱共鸣而导致声压增大。
一般地,对于在废气的排气方向上游侧以及下游侧分别具有上游开口端8a以及下游开口端8b的尾管8,由发动机1运转时的排气脉动产生的入射波在尾管8的上游开口端8a以及下游开口端8b进行反射,由此,将以尾管8的管长L作为半波长的频率的气柱共鸣作为基本成分,产生波长为该半波长的自然数倍的气柱共鸣。
具体地说,基本振动(一次成分)的气柱共鸣的波长λ1为尾管8的管长L的大致2倍,二次成分的气柱共鸣的波长λ2为管长L的大致1倍。并且,三次成分的气柱共鸣的波长λ3为管长L的2/3倍。这样,在尾管8内能够形成上游开口端8a以及下游开口端8b成为声压的波节的驻波。
并且,气柱共鸣频率fa由下述式(2)来表示。
其中,c:音速(m/s),L:尾管的管长(m),n:次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8016115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设定计算学习装置和设定计算学习方法
- 下一篇:喷墨记录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