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两冲程发动机有效
申请号: | 200980161220.X | 申请日: | 2009-09-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755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杉下悠;铃木干夫;竹岛将太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世华智诺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02B75/26 | 分类号: | F02B75/26;F02B7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余刚;吴孟秋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冲程 发动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两冲程发动机,例如涉及用于便携型作业机的单汽缸两冲程发动机。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使缸的轴中心相对于曲轴的旋转中心向排气侧偏心的构造的单汽缸两冲程发动机(例如,专利文献1、2)。
在这样的两冲程发动机中,因为连接杆(下称连杆)在与缸的轴中心平行的位置,在与该连杆的延长线上错开的位置存在曲轴的旋转中心,所以,能够使从曲轴的旋转中心到活塞的上止点位置的高度尺寸稍小,有助于小型化。另外,由于缸的轴中心与排气侧偏离,所以,能够在排气侧减小缸和活塞的滑动面的侧压,能够良好地维持高温的排气侧的润滑,能够防止烧结和/或异常磨损。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昭54-8911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2-14973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如上所述,在以往的具有偏心构造的两冲程发动机中,以有效地进行发动机的小型化和防止烧结为目的,来确定其偏心量。
但是,本发明人发现了该偏心量不仅对小型化、防止烧结有效,还对提高输出以及提高排气气体的排放有效。因此,希望确定能够充分发挥其效果的最佳的偏心量。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提高输出以及排放这两者的具有偏心构造的两冲程发动机。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两冲程发动机是使缸的轴中心相对于曲轴的旋转中心向排气口32侧偏心的构造的两冲程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轴中心相对于所述旋转中心的偏心量在1mm以上、6mm以下。
在本发明的两冲程发动机中,希望所述曲轴的配重的重心相对于通过所述曲轴的旋转中心和曲柄销的中心的线向旋转方向的后侧偏移。
这里,“旋转方向的后侧”是指按曲柄角看的滞后侧,后述的实施方式中的“旋转方向的前侧”是指按曲柄角看的提前侧。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因为在具有偏心构造的情况下,将其偏心量设定为作为便携型作业机用的发动机最佳的量,所以,能够在缸内压为最大压力的曲柄角时,设置缸的轴中心和连杆的轴中心,将爆发力有效地向曲轴传递,在此基础上,由于与以往相比,活塞相对于曲柄角滞后,所以,在活塞位于靠近上止点侧的高位置的状态,即,在排气口开始打开前的状态下,能够充分进行燃烧,能够提高燃烧效率,因此,能够提高作为发动机的输出。
另外,由于通过切实地进行燃烧,能够减少未燃烧的燃料,所以,能够进一步降低与排气气体一起排出的未燃烧燃料,能够提高排放。
在本发明中,在使配重的重心向旋转方向的后侧偏移的情况下,具有这样的效果:能够更顺畅地进行活塞通过上止点时和缸内压力达到最大时的活塞的工作、且能够降低振动。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两冲程发动机的纵剖视图。
图2是用于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两冲程发动机的模式图。
图3是表示对第一实施方式的两冲程发动机和以往的两冲程发动机的活塞相对于曲柄角的位置进行比较的图。
图4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两冲程发动机和以往的两冲程发动机的排气气体中所含的氧浓度的比较的图。
图5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两冲程发动机和以往的两冲程发动机的排气气体中所含的总碳氢化合物(THC:Total Hydrocarbons)的比较的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两冲程发动机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图1,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两冲程发动机(下面简称发动机)1。另外,在下面的说明中,将后述的活塞5向上止点(TDC:Top Dead Center)侧的移动称为上升,将向下止点(BDC:Bottom DeadCenter)侧的移动称为下降。
发动机1是单缸发动机,具备曲柄箱2、隔着垫片被螺栓紧固在曲柄箱2上的缸3、旋转自由地轴支撑在曲柄箱2内的曲轴4、滑动自由地收容在缸3内的活塞5、一端轴支撑在曲轴4的曲柄销41,另一端轴支撑在活塞5的活塞销51上的连杆6。
这样的发动机1适合用于链锯、灌木铲除机、发动机鼓风机、其它的手持式或背背式的便携型作业机。另外,还可以将发动机1应用于无线电操控(无线控制)用的玩具发动机(hobby engine)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世华智诺株式会社,未经富世华智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8016122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系统
- 下一篇:皮下抗HER2抗体配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