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投影式显示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0980161283.5 | 申请日: | 2009-09-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835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30 |
发明(设计)人: | 齐藤裕之 | 申请(专利权)人: | NEC显示器解决方案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3B21/14 | 分类号: | G03B21/14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孙志湧;安翔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投影 显示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包括光源和配置为基于图像信息调制入射光的光学调制器的投影式显示设备。
背景技术
作为诸如投影仪的投影式显示设备的一个实例,存在一种包括光源和配置为基于图像信息调制来自光源的光的光学调制器的设备。被光学调制器调制的光通过投影透镜作为图像而被投影到屏幕等。
在很多情形中,这种投影式显示设备包括用于使得从光源发射的光的照度分布(illuminance profile)均匀以抑制被投影到屏幕的光的非均匀亮度的透镜阵列。
然而,为了提供一种具有简单配置的设备,JP2006-126394A(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不包括任何透镜阵列的显示设备。
在专利文献1中描述的显示设备包括调制在有效区域(active region)上入射的照明光的光学调制器、具有轮廓大致相似于光学调制器的有效区域的发光单元的发光器件,和使光束从发光器件作为照明光进入光学调制器的有效区域的临界照明系统(critical illumination system)。
该临界照明系统在光学调制器的有效区域上形成发光器件的发光单元的像。换言之,发光单元和光学调制器的有效区域具有相互共轭关系。
引用列表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JP2006-126394A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在专利文献1描述的显示设备中,发光器件的发光单元的像在光学调制器的有效区域上形成。因此,例如当发光器件具有诸如非常小的瑕疵的缺陷时,该缺陷的像在光学调制器的有效区域上形成。这个缺陷的像转移至被投影到屏幕等的图像,因此降低图像质量。
因此,期望即使当光源具有缺陷时也防止图像质量的降低。
问题解决方案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投影式显示设备。
根据本发明的方面,一种投影式显示设备包括光学调制元件、照明光学系统、和振动器。该光学调制元件具有用于基于图像信息调制入射光的光学调制面。该照明光学系统包括用于从发光单元发射光的光源,和会聚来自光源的光以在光学调制面上形成像的会聚光学系统。振动器振动照明光学系统的构件以移动在光学调制面上的、利用来自照明光学系统的光照射的区域。
这种配置使得即使当光源具有缺陷时也能够防止投影图像质量的降低。
与图示的本发明的附图相结合,根据以下说明,本发明以上的和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清楚。
附图简要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投影式显示设备的配置的示意图;
图2是示出根据图1所示的第一实施例的修改实例的投影式显示设备的配置的示意图;
图3是示出在光源的发光单元上的光照度分布的示意图;
图4是示出在图3所示的线A-A上的光照度的曲线图;
图5是示出从光源的发光单元发射的光的角度分布的曲线图;
图6是示出液晶面板的光学调制面和应用于光学调制面的、来自光源的光的照明区域的示意图;
图7是示出根据对照实例的投影式显示设备的配置的示意图;
图8是示出根据对照实例在第二透镜阵列上的光的照度分布的示意图;
图9是示出根据对照实例从光学调制面输出的光的出射角度分布的示意图;
图10是示出在图9所示的线B-B上的光亮度的曲线图;
图11是示出从在图1所示的投影式显示设备中的光学调制面输出的光的出射角度分布的示意图;
图12是示出沿着在图11中示出的经度轴的光亮度的曲线图;
图13是示出根据对照实例被投影到屏幕的光的照度分布的示意图;
图14是示出在图1所示的投影式显示设备中被投影到屏幕的光的照度分布的示意图;
图15是示出在图13和14所示的线C-C上的光亮度的曲线图;
图16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投影式显示设备的配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1示意性地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投影式显示设备的配置。该投影式显示设备包括基于图像信息调制入射光的光学调制元件13a、13b和13c、照明光学系统、振动器16,和投影透镜1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NEC显示器解决方案株式会社,未经NEC显示器解决方案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8016128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