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不间断供电电源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980161681.7 | 申请日: | 2009-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498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04 |
发明(设计)人: | 佐藤爱德华多和秀;木下雅博;山本融真;安保达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芝三菱电机产业系统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2J9/06 | 分类号: | H02J9/06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张鑫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不间断 供电 电源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不间断供电电源装置,特别涉及即使在停电时也能向负载进行供电的不间断供电电源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用于向计算机系统等重要负载稳定地提供交流电的电源装置,广泛使用不间断供电电源装置。例如如日本专利特开2001-61238号公报(专利文献1)所示,不间断供电电源装置一般包括:变换器,该变换器将来自商用交流电源的第1交流电转换成直流电;蓄电装置,该蓄电装置储存直流电;以及逆变器,该逆变器将由变换器或蓄电装置所提供的直流电转换成商用频率的第2交流电,并将其提供给负载。
在由商用交流电源提供第1交流电的正常时,变换器将第1交流电转换成直流电,一边对蓄电装置进行充电,一边向逆变器提供直流电。逆变器将直流电转换成第2交流电,并将其提供给负载。在商用交流电源停电的情况下,由蓄电装置向逆变器提供直流电,从而逆变器持续向负载提供第2交流电。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1-61238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在现有的不间断供电电源装置中,在停电时间较长、蓄电装置的输出电压下降至放电终止电压的情况下,整个装置都会停电,从而向负载的供电也会停止。之后,在重新开始由商用交流电源进行供电的情况下,需要通过手动来起动不间断供电电源装置,使用的便利性较差。
因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间断供电电源装置,该不间断供电电源装置会在停电后重新开始由商用交流电源进行供电的情况下自动起动。
本发明所涉及的不间断供电电源装置包括:变换器,该变换器将由商用交流电源所提供的第1交流电转换成直流电;逆变器,该逆变器将由变换器或蓄电装置所提供的直流电转换成商用频率的第2交流电;直流电源,该直流电源基于第2交流电来生成直流电源电压;第1开关,该第1开关的一端接受第1交流电,其另一端与负载相连接;第2开关,该第2开关的一端接受第2交流电,其另一端与负载相连接;以及控制电路,该控制电路由直流电源电压来进行驱动。控制电路具有:第1模式,该第1模式使第1开关非导通并使第2开关导通,使变换器和逆变器运转而将第2交流电提供给负载;第2模式,该第2模式使第1开关非导通并使第2开关导通,使变换器停止运转并使逆变器运转而将第2交流电提供给负载;第3模式,该第3模式使第1开关和第2开关都非导通以停止向负载供电,使变换器停止运转并使逆变器运转而将第2交流电提供给直流电源;以及第4模式,该第4模式使第1开关导通并使第2开关非导通而将第1交流电提供给负载。在由商用交流电源提供第1交流电的正常时,控制电路执行第1模式,在停止由商用交流电源提供第1交流电的停电时,控制电路执行第2模式,在停电时蓄电装置的输出电压降低至预先决定的电压的放电结束时,控制电路执行第3模式,在放电结束时重新开始由商用交流电源提供第1交流电的情况下,控制电路在执行完第4模式后执行第1模式。
优选为控制电路还具有第5模式,该第5模式使第1开关和第2开关导通,使变换器和逆变器运转而将第1交流电和第2交流电提供给负载,在放电结束时重新开始由商用交流电源提供第1交流电的情况下,控制电路依次执行第4模式、第5模式、以及第1模式。
另外,优选为还包括第3开关,该第3开关的一端接受第1交流电,其另一端与变换器的输入节点相连接。控制电路在第1模式下使第3开关导通,在第2模式和第3模式下使第3开关非导通。
另外,优选为还包括斩波器,该斩波器选择性地进行将变换器的输出电压进行降压并提供给蓄电装置的第1动作、将蓄电装置的输出电压进行升压并提供给逆变器的第2动作、以及使正电流从蓄电装置流入逆变器的第3动作之中的任意动作。在第1模式下,控制电路使斩波器进行第1动作,在第2模式下,控制电路使斩波器进行第2动作,在第3模式下,控制电路使斩波器进行第3动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芝三菱电机产业系统株式会社,未经东芝三菱电机产业系统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8016168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