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可移走的访问面板的便携式计算机有效
申请号: | 200980161781.X | 申请日: | 2009-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676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2 |
发明(设计)人: | 陈君朴;蔡孟泽;凯文·L·马萨罗 | 申请(专利权)人: | 惠普发展公司;有限责任合伙企业 |
主分类号: | G06F1/16 | 分类号: | G06F1/16 |
代理公司: | 北京德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18 | 代理人: | 康泉;罗正云 |
地址: | 美国德***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可移走 访问 面板 便携式 计算机 | ||
背景技术
便携式计算机在现今的移动社会中已经变得平常,并且似乎已取代传统的台式计算机机作为首选的工作和家庭计算机。膝上型计算机或者笔记本电脑、上网本以及平板电脑是现在市场普及的便携式计算机的几个例子。这些移动工作站通常采用掀合式设计并且流行多种尺寸和特征。然而,这些便携式计算机的一个主要缺点是,由于组件的尺寸和构造,相对来说几乎不能从计算机的原有设计升级整个计算机。例如,维修或升级便携式计算机的内部数据处理组件对于熟练的计算机技术人员来说经常是耗时的,而且对于普通用户来说是令人畏惧和难应付的任务。
附图说明
由于结合以下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本发明的特征和优点及其附加特征和优点将在下文中更清楚地理解,其中:
图1A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便携式计算机的三维透视图,而图1B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基壳的底侧的三维透视图。
图2A是访问面板的下侧和基壳的底侧的示例图,而图2B-图2D是例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自动碰锁机构的侧视图。
图3A-图3E例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用于从基壳上移去访问面板的过程。
图4A-图4F例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用于将访问面板附接到基壳上的过程。
图5A是例示用于从基壳上移去访问面板的处理步骤的流程图,而图5B是例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用于将访问面板附接到基壳上的处理步骤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的叙述针对各个实施例。虽然这些实施例中的一个或多个可能是优选的,但是所公开的实施例不应被解释为或者以其它方式用来限制本公开的范围(包括权利要求在内)。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会理解,下面的描述具有广泛的应用,而且对任何实施例的论述仅意在举例说明那个实施例,而非旨在表示本公开的范围(包括权利要求在内)被局限于那个实施例。
大多数便携式计算机的掀合式设计通常包括计算机机架,该计算机机架具有沿着水平轴线通过铰链与基壳连接的上显示壳。所述基壳通常包括在上表面上形成的键盘,而在该基壳内且在该键盘下面容纳有内部数据处理组件或者被配置为处理或存储数据的组件,例如中央处理单元、存储器、硬盘驱动器、扩展卡和无线模块。由于它们的位置在该基壳内,生产后访问上述数据处理组件以进行更换或升级,便需要打开或移去该基壳的某一部分。
本发明的实施例在于为便携式计算机提供一种访问面板(access panel),该访问面板能够瞬时地和直截了当地附接和移走。具体地说,提供一种碰锁松开和固定系统,该碰锁松开和固定系统允许无需工具地,或者不使用工具(例如,螺钉或改锥)或需要人力操作的其它外部机械部件,将该访问面板可松开地附接到该基壳底部或从该基壳底部松开。因此,熟练和不熟练的用户将同样能够用很少甚至不用前置时间以及花费最少的力气访问该便携式计算机的内部数据处理组件。
现在更详细地参照附图,其中类似的附图标记在全部附图中标志相对应的部分。图1A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便携式计算机的三维透视图,而图1B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基壳的底侧的三维透视图。便携式计算机100包括上壳体102和基壳104,而且上壳体102和基壳104通过铰链106或其它枢轴机构互相连接。该上壳体102包括适于向用户提供显示的电气布线。如图1A所示,该基壳104包括顶侧及上表面105和与该顶侧105相对的下面或底侧107,该顶侧及上表面105具有在其上形成的输入接口,例如键盘和触摸板。
图1B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基壳的下面或底侧的透视图。如图1B所示,该基壳104的底侧107包括电池112和访问面板108。电池112可以代表锂离子电池单元或者用于便携式计算机的任何其它可移走的电源,并且包括电池松开结构,该电池松开结构具有两个松开机构110,用于将该电池112选择性地从该便携式计算机的基壳104上松开。在一个实施例中,通过滑动两个松开机构110或者通过向两个松开机构110施加向内-向外的压力从而使所述电池碰锁机构与基壳104分离,使电池112与基壳104松开。然而,所述电池松开机构并不限于上文描述的实施例,而是可以使用任何已知的电池固定和松开机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惠普发展公司;有限责任合伙企业,未经惠普发展公司;有限责任合伙企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8016178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