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内燃机的增压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0980162038.6 | 申请日: | 2009-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131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03 |
发明(设计)人: | 四重田启二;加藤吉郎;高宫二三郎;杉山怜;山根成人;菅沼宽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02B33/42 | 分类号: | F02B33/42;F02M25/07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李伟;王轶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燃机 增压 系统 | ||
1.一种内燃机的增压系统,其具备压力波增压器,该压力波增压器具有:按照能够绕轴线旋转的方式设在壳体内的转子;按照从上述壳体的上述轴线方向的一个端部贯通到另一端部的方式设在上述壳体内,与上述转子一体地旋转的多个隔室;设在上述壳体的上述一个端部,与内燃机的进气通路连接的进气排出部;设在上述壳体的上述一个端部的进气导入部;设在上述壳体的上述另一端部,与上述内燃机的排气通路连接的排气导入部;和设在上述壳体的上述另一端部的排气排出部;并且该压力波增压器利用从上述排气导入部导入到隔室内的排气的压力波来增高所述隔室内的气体的压力,从上述进气排出部向上述进气通路排出该压力增高后的气体来进行上述内燃机的增压,其中,该内燃机的增压系统具备:
转速变更单元,其能够变更上述转子的转速;相位变更机构,其能够使上述排气导入部以及上述进气排出部中的至少任意一方围绕上述轴线旋转,来变更上述进气排出部相对于上述排气导入部的位置;目标EGR量设定单元,其基于上述内燃机的运转状态,来设定应该从上述排气通路向上述进气通路再循环的排气的流量、即目标EGR量;和控制单元,其对上述转速变更单元以及上述相位变更机构的动作分别进行控制,以使基于上述目标EGR量来分别变更上述转子的转速以及上述进气排出部相对于上述排气导入部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燃机的增压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控制单元分别控制上述转速变更单元以及上述相位变更机构的动作,以使上述目标EGR量越多上述转子的转速越低并且上述排气导入部与上述进气排出部越靠近。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内燃机的增压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控制单元分别控制上述转速变更单元以及上述相位变更机构的动作,以使从上述排气导入部导入到隔室内的排气的压力波在上述转子旋转从而所述隔室与上述进气排出部连接时到达所述隔室的靠上述进气排出部侧的端部。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内燃机的增压系统,其特征在于,
作为上述转速变更单元,设置有驱动上述转子旋转的电动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80162038.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来自放射形土壤杆菌P230的磷酸三酯酶
- 下一篇:一种连网方法及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