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使用多个并行定时器实现高效服务小区改变的方法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980163484.9 | 申请日: | 2009-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9273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21 |
发明(设计)人: | A·S·吴;C·陈 | 申请(专利权)人: |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36/30 | 分类号: | H04W36/30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张扬;王英 |
地址: | 美国加***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使用 并行 定时器 实现 高效 服务 小区 改变 方法 装置 | ||
1.一种用于在具有用于下行链路数据传输的单个无线链路的通信系统中管理服务小区改变的方法,包括:
维持用于接收下行链路数据的导频小区的活动集,所述活动集包括用于软切换的多个小区,其中,所述多个小区包括初始最佳小区;
在所述导频小区的活动集中的第一小区变得比所述初始最佳小区强之后,启动第一定时器以监测所述第一小区,其中,所述第一定时器与所述第一小区比所述初始最佳小区强的第一监测时段相对应;
在第二小区变得比所述初始最佳小区强之后,启动第二定时器以参照所述初始最佳小区来监测所述第二小区,其中,所述第二定时器与所述第二小区比所述初始最佳小区强的第二监测时段相对应;
如果在所述第一监测时段内所述第一小区比所述初始最佳小区强,则在所述第一定时器期满之后,将所述第一小区指定为新的最佳小区;以及
如果在所述第二监测时段内所述第二小区比所述初始最佳小区强,并且在所述第一监测时段内所述第一小区不比所述初始最佳小区强,则在所述第二定时器期满之后,将所述第二小区指定为所述新的最佳小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将所述第一小区指定为所述新的最佳小区,并且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取消所述第二定时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在检测到所述第二小区变得比所述第一小区强之后,启动第三定时器,以参照所述第一小区来监测所述第二小区,其中,所述第三定时器与所述第二小区比所述第一小区强的第三监测时段相对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将所述第一小区指定为所述新的最佳小区,并且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取消所述第一定时器;以及
维持所述第三定时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如果在所述第一监测时段内所述第一小区比所述初始最佳小区强,则在所述第一定时器期满之后,向接入网络发送将所述第一小区识别为所述新的最佳小区的第一测量报告消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如果在所述第二监测时段内所述第二小区比所述第一小区强,则在所述第二定时器期满之后,向所述接入网络发送将所述第二小区识别为所述新的最佳小区的第二测量报告消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当滞后条件保持了所述第一监测时段时,发生所述第一定时器的期满。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启动所述第一定时器包括:确定已满足预定义的触发条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通过下列参数中的一个或多个参数来定义所述预定义的触发条件:所述第一小区的测量结果、与所述第一小区相关联的小区各自偏移、所述最佳小区的测量结果、与所述最佳小区相关联的小区各自偏移、以及滞后参数。
10.配置为管理通信系统中的服务小区改变的至少一个处理器,其包括:
第一模块,其用于维持用于接收下行链路数据的导频小区的活动集,所述活动集包括用于软切换的多个小区,其中,所述多个小区包括初始最佳小区;
第二模块,其用于在所述导频小区的活动集中的第一小区变得比所述初始最佳小区强之后,启动第一定时器以监测所述第一小区,其中,所述第一定时器与所述第一小区比所述初始最佳小区强的第一监测时段相对应;
第三模块,其用于在第二小区变得比所述初始最佳小区强之后,启动第二定时器以参照所述初始最佳小区来监测所述第二小区,其中,所述第二定时器与所述第二小区比所述初始最佳小区强的第二监测时段相对应;
第四模块,其用于如果在所述第一监测时段内所述第一小区比所述初始最佳小区强,则在所述第一定时器期满之后,将所述第一小区指定为新的最佳小区;以及
第五模块,其用于如果在所述第二监测时段内所述第二小区比所述初始最佳小区强,并且在所述第一监测时段内所述第一小区不比所述初始最佳小区强,则在所述第二定时器期满之后,将所述第二小区指定为所述新的最佳小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高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高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80163484.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