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直接用交流电驱动的发光二极管有效
申请号: | 200990100131.X | 申请日: | 2009-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596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07 |
发明(设计)人: | 楼满娥;郭邦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楼满娥 |
主分类号: | H01L33/00 | 分类号: | H01L33/00;H01L23/495 |
代理公司: | 北京法思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8 | 代理人: | 杨小蓉;高宇 |
地址: | 310012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直接 交流电 驱动 发光二极管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声纳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本发明特别涉及基于生物声纳技术的一种超声导盲方法及其便携式超声导盲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发光二极管的芯片基材基本上是氮化镓和砷化镓两种,砷化镓材料的发光二极管,它的驱动电压基本上是2.8V左右,而氮化镓材料的发光二极管,它的驱动电压基本上是3.5V左右,总体都是低压的。又因为LED具有单向导电性,所以都采用直流恒流驱动,或者是单向脉冲驱动。所以在点亮LED时,就一定会用一个从交流到直流电并能降压的恒流电路,即驱动电路。该驱动电路一般使用寿命为两年,最多使用5年,远远低于发光二极管本身的寿命。由于该驱动电路的效率在60%-85%之间,所以使得LED的整体效率降低。而且发光二极管是一种对温度敏感的器件,散热十分重要,驱动电路在工作时也会发热,这就更增加了LED整体的散热难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目前的LED都带有一个从交流到直流再降压恒流驱动电路,而该驱动电路本身的使用寿命远远低于发光二极管的寿命,并且驱动电路在工作时也会发热的缺陷;从而提出一种具有节能、直接用交流电驱动的LED;该LED省去了从交流到直流再降压的驱动电路,既降低了LED产品的生产成本,又利于降低芯片工作温度,提高了LED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完成的:
本发明提出一种直接用交流电驱动的发光二极管,包括导热底座、安装在导热底座上的反光杯、发光二极管芯片和透光介质;其中,所述的发光二极管芯片安装在该反光杯内的导热底座上,该发光二极管芯片上方设置有透光介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个设置在导热底座上表面的引线件,所述的引线件由绝缘材料做的圆形环,在该圆形环的侧壁上嵌有2块相互绝缘的导电的金属片;所述的引线件套在反光杯底部的外壁上,并固定在导热底座上,所述的导电金属片通过所述的发光二极管芯片上焊接有的金丝与驱动电源电连接;
所述的发光二极管芯片为2N片LED芯片,N≥1;其中,2N片LED芯片为发同一波长光的芯片,2N片LED芯片均匀分成A、B两组,并且两组芯片各自串联在一起,然后两组反向并联。
在上述的技术方案中,还包括所述的2N片LED芯片为发不同波长光的芯片,该2N片发光二极管芯片均匀分为A.B两组,每一组中的LED芯片具有相同波长光的芯片,且各种波长光的芯片彼此呈轴对称布置,每一组串联后两组再反向并联,并联后的引出线通过所述的金属片与驱动电路电连接。
在上述的技术方案中,还包括一透镜或外罩,所述的透镜或外罩安装在反光杯上口上。
在上述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引线件的圆环一侧开有2个竖槽,或两侧分别开有一竖槽,2块金属片分别嵌入竖槽内,并固定在引线件中。
在上述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的两金属片4是铜片,或是镀金或镀银的金属片,两金属片之间,以及该金属片和金属底座之间有足够的绝缘强度,足以承受供电电压。
在上述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底座可以采用各种型式的功率型LED底座,例如SMD底座,MPCB底座或是本人发明的ZL02826127.5号专利中的底座,以便实现了良好的热连接。
在上述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发光二极管芯片的数量,由以下公式计算得到:N=V交流/Vf
式中:V交流为驱动LED的交流电压有效值;
Vf为所用LED芯片的正向压降;
例如:选定驱动LED的交流电压是12V,对制作白光LED所用的LED芯片,正向电压的典型值是3.5V,输入的交流电压是12V;则:
N=12/3.5=3.4≈4;芯片只能取整数,所以取4个。即一组4个蓝光LED芯片串联,如果是A、B两组的话,就需要4×2=8个蓝光LED 芯片。
若是红光LED芯片,正向压降的典型值是2.8V;则:
N=12/2.8=4.3;应选用5粒芯片串联。
在上述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的LED芯片的尺寸规格由以下公式得到:If=P/V交流
式中:If为流过芯片的正向额定电流;
P为发光二极管的额定功率;
V交流为发光二极管输入交流电压;
所以芯片的尺寸规格由输入电压和设定的LED的功率确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楼满娥,未经楼满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9010013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