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显示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10000048.4 | 申请日: | 2010-0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16944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7-06 |
发明(设计)人: | 徐诚宏;杨胜杰;郭志伟;杨学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 | 分类号: | G02F1/13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陈小雯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显示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显示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将前框与面板模块加以整合的显示装置,可有效降低显示装置的总体零件数与成本。
背景技术
请参阅图1至图3,图1为背景技术的液晶显示装置1的外观图,图2为图1中的液晶显示装置1的分解图,图3为图2中的液晶显示面板模块12的分解图。如图1与图2所示,液晶显示装置1包含一前框(front bezel)10以及一液晶显示面板模块12。如图3所示,液晶显示面板模块12包含一前支架(front bracket)120、一液晶显示面板121、两扩散片122、一扩散板123、一菱镜片124、一反射膜125、三边框126、二线扣127、一背板(backbracket)128以及一遮蔽元件129。
一般而言,前支架120与背板128由金属材料(例如,铁)制成,而边框126则是由塑胶材料制成。背景技术利用前支架120、背板128与边框126结合固定液晶显示面板121、扩散片122、扩散板123、菱镜片124、反射膜125、线扣127以及遮蔽元件129,以形成图2所示的液晶显示面板模块12。之后,再将液晶显示面板模块12与前框10结合固定,以形成图1所示的液晶显示装置1。
在背景技术中,液晶显示面板模块12是由面板厂制造生产,因此需要利用前支架120与边框126将上述元件结合固定在背板128上。之后,系统厂向面板厂购买液晶显示面板模块12,再将液晶显示面板模块12结合固定至前框10。在液晶显示装置1中,前支架120与边框126的功用与前框10相似,都是作为结合固定之用。如果系统厂可以只向面板厂购买液晶显示面板121,再经由液晶显示器模块(Liquid Crystal Display Module,LCM)制作工艺直接将液晶显示面板121、背光模块(包含扩散片122、扩散板123、菱镜片124、反射膜125)等零件与前框10、背板128结合固定,亦即省略前支架120与边框126,将可有效地降低总体零件数,以降低液晶显示装置1的总成本、增加生产效能、降低组装费用,且节省零件运送成本。
此外,上述的遮蔽元件129是在液晶显示面板模块12的运送过程中,防止电路板受到电磁干扰(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EMI)或静电放电(Electrostatic Discharge,ESD)破坏。在以LCM制作工艺直接进行组装的情况下,遮蔽元件129也可进一步省略。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其将前框与面板模块加以整合,可有效降低总体零件数与成本。
根据一实施例,本发明的显示装置包含一前框、一背板以及一面板模块。背板与前框组合固定。面板模块则设置在前框与背板之间。在实际应用中,本发明可利用LCM制作工艺直接将面板模块、背板与前框组装在一起,可省略背景技术中的前支架、边框与遮蔽元件。由此,即可有效地降低显示装置的总体零件数,进而降低显示装置的总成本、增加生产效能、降低组装费用,且节省零件运送成本。
关于本发明的优点与精神可以通过以下的发明详述及所附附图得到进一步的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背景技术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外观图;
图2为图1中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分解图;
图3为图2中的液晶显示面板模块的分解图;
图4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外观图;
图5为图4中的显示装置的分解图;
图6为图4中的显示装置的背面外观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 晶显示装置 3 显示装置
10、30 前框 12 晶显示面板模块
32、128 背板 34 面板模块
36、127 线扣 120 前支架
121 晶显示面板 122 扩散片
23、3426 扩散板 24、3424 菱镜片
25、3420 反射膜 126 边框
129 遮蔽元件 340 显示面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00004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腔道疾病诊断及治疗系统
- 下一篇:通信计费方法及计费触发网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