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测斜管顶部保护装置及其保护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000411.2 | 申请日: | 2010-01-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758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14 |
发明(设计)人: | 杜修力;李凤伟;张明聚;李立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D33/00 | 分类号: | E02D3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海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3 | 代理人: | 张慧 |
地址: | 100022***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测斜管 顶部 保护装置 及其 保护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测斜管顶部保护装置及其保护方法。
背景技术
在深基坑、高边坡稳定性监测中,经常要埋置测斜管。测斜管埋置的方法大体可分为两种。1.钻孔埋置:使用孔径108mm钻头钻孔,孔深必须大于预埋置测斜管深度。然后将测斜管组装好,做好密封工作,防止管内有泥浆渗入。边灌水边将测斜管放置到钻孔中。最后用水泥砂浆孔壁和测斜管之间的空隙进行填充。2.随钢筋笼一同埋置:将测斜管组装套好绑扎在钢筋笼上。做好管底和管口的保护措施,调整好凹槽的方位,随钢筋笼一同埋置。对于采用第二种埋设方法的测斜管,在做冠梁的时候,会用挖土机去掉桩顶(地下连续墙)上面的覆土和较软的部分。然后再用风镐去掉多余的混凝土。由于施工操作不当,容易将测斜管的管口破坏掉,从而影响测斜管的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点和不足,实现现有工程要求,提供一种保护测斜管端部免受破坏的装置及其方法。
本发明采取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测斜管顶部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铁筒和圆筒布袋,所述铁筒和圆筒布袋均呈倒“U”型;铁筒顶端设置有铁筒把手,且铁筒的内径略大于测斜管的外径,以便套在准备埋设的测斜管顶部上;圆筒布袋套在铁筒上,铁筒和圆筒布袋之间涂抹有润滑油,且圆筒布袋的底部比铁筒的底部长,其袋口用铁丝绑扎在测斜管上。
利用上述装置对测斜管顶部进行保护的方法,步骤如下:
步骤一,把带有铁筒把手的铁筒套在准备预埋的没有顶盖的测斜管上;
步骤二,把圆筒布袋套在铁筒上,在铁筒和圆筒布袋之间涂抹润滑油,用铁丝绑紧圆筒布袋的袋口于测斜管上;
步骤三,做冠粱、破桩头时露出铁筒后,改用人工处理,剪开顶部的圆筒布袋;
步骤四,利用铁筒把手把铁筒取出,盖好测斜管的顶盖。
本发明结构简单,效果好;易于操作,实施容易;能够有效地保护测斜管,减少工程量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工作步骤图。
其中:
1-测斜管;
2-铁筒;
3-圆筒布袋;
4-铁筒把手;
5-顶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2详细说明本实施例。
本实施例的结构如图1所示,一种测斜管顶部保护装置,包括铁筒2和圆筒布袋3,铁筒2和圆筒布袋3均呈倒“U”型;铁筒2顶端设置有铁筒把手4,且铁筒2的内径略大于测斜管1的外径,以便套在准备埋设的测斜管1顶部上;圆筒布袋3套在铁筒2上,铁筒2和圆筒布袋3之间涂抹有润滑油,且圆筒布袋3的底部比铁筒2的底部长,其袋口用铁丝绑扎在测斜管1上。
其中本实施例中各部件具体说明如下:
测斜管1是一种常用的测斜管,测斜管顶盖5与测斜管配套,且均有上市产品。铁筒2内径为74mm,外径为78mm。圆筒布袋3的厚度为3mm。
如图2所示,利用上述装置对测斜管顶部进行保护的方法为:
步骤一,把带有铁筒把手4的铁筒2套在准备预埋的没有顶盖5的测斜管1上;
步骤二,把圆筒布袋3套在铁筒2上,在铁筒2和圆筒布袋3之间涂抹润滑油,用铁丝绑紧圆筒布袋3的袋口于测斜管1上;
步骤三,做冠粱、破桩头时露出铁筒2后,改用人工处理,剪开顶部的圆筒布袋3;
步骤四,利用铁筒把手4把铁筒2取出,盖好测斜管的顶盖5。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工业大学,未经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00041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