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显示面板有效
申请号: | 201010000458.9 | 申请日: | 2010-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76823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14 |
发明(设计)人: | 麦真富;李得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超光电(深圳)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39 | 分类号: | G02F1/1339;G02F1/136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威世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0 | 代理人: | 丁建春;陈华 |
地址: | 518100广东省深圳市宝安***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显示 面板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显示面板,且特别涉及显示面板间隙物的设计。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装置具有高画质、体积小、重量轻、低电压驱动、低消耗 功率及应用范围广等优点,因此已成为新一代显示装置的主流。传统的 液晶显示面板是由彩色滤光基板(Color Filter)、像素数组基板以及配 置于此两基板间的液晶层所构成。
具体来说,将像素数组基板以及彩色滤光膜基板组立,并于两基板 间填入液晶分子即可形成液晶显示面板。为了维持两基板之间的间隙, 会先将间隙物(Photo spacer)形成于彩色滤光基板上。之后,再将像素数 组基板与彩色滤光基板组立。
但是,一旦两基板间因对位误差而错移,会造成面板组立后机械加 工过程的困难。特别是,间隙物与像素数组基板接触的面积可能因而减 少或是偏移而造成间隙物的支撑性不佳。举例而言,日本专利 JP-2003-156750号提出将间隙物配置于像素数组基板的数据线上方。不 过,数据线的面积有限,若两基板间具有错移,将使间隙物仅接触数据 线的一侧而有支撑力不均匀的情形。
为了解决因对位误差而产生的负面影响,许多改善的设计纷纷被提 出。例如,中国专利CN 100485502揭露一种同时配置四个垫高图案以 及四个间隙物的设计。另外,中国专利CN1982966揭露一种在间隙物 周围设置环状或是多个垫高图案的设计。然而,要实现这些设计需在像 素数组基板上额外形成多个垫高图案而不利于制造过程的简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其中间隙物可提供良好的支撑性。
本发明提出一种显示面板,包括一第一基板、一阵列矩阵、一第二 基板、多个间隙物组以及一显示介质。阵列矩阵配置于第一基板上。显 示介质则位于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阵列矩阵包括多个扫描线组、 多条数据线以及多个像素组。各扫描线组包括相邻配置的一第一扫描线 以及一第二扫描线。数据线交错于扫描线组。各像素组电连接其中一个 扫描线组以及其中一条数据线,其中阵列矩阵定义出一第一平台区以及 一第二平台区,而第一平台区以及第二平台区共平面且彼此对称。第一 平台区以及第二平台区位于相邻配置的第一扫描线与第二扫描线之间。 间隙物组配置于第二基板上,且间隙物组包括一第一间隙物以及一第二 间隙物,分别部分地与第一平台区以及第二平台区接触。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上述扫描线组的其中一个的第一扫描线与对 应的数据线重叠以定义出第一平台区,而第二扫描线与对应的数据线重 叠以定义第二平台区。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上述阵列矩阵进一步包括多条纵向导线。各 纵向导线配置于两个数据线之间并与扫描线组相交。此外,扫描线组的 其中一个的第一扫描线与对应的一条纵向导线重叠以定义出第一平台 区,而第二扫描线与对应的这条纵向导线重叠以定义第二平台区。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上述第一间隙物未接触第一平台区的一第一 凸出区以及第一平台区未接触第一间隙物的一第一空白区包围第一间 隙物,而第二间隙物未接触第二平台区的一第二凸出区以及第二平台区 未接触第二间隙物的一第二空白区包围第二间隙物。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上述扫描线组的其中一个的第一扫描线未被 数据线以及像素组遮蔽的部分定义出第一平台区,而对应的第二扫描线 未被数据线以及像素组遮蔽的部分定义出第二平台区。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上述阵列矩阵进一步包括多个平台图案,分 别配置于扫描线组的其中一个的第一扫描线未被数据线以及像素组遮 蔽的部分上以及第二扫描线未被数据线以及像素组遮蔽的部分上以定 义出第一平台区以及第二平台区。平台图案例如为多个半导体图案。平 台图案与数据线可以为同一膜层。另外,各平台图案例如包括一半导体 图案以及叠置于半导体图案上的一导体图案,且导体图案与数据线为同 一膜层。具体而言,第一平台区的宽度大于第一间隙物的宽度以使第一 空白区包括两个第一子空白区,且两个第一子空白区分别位于第一间隙 物的相对两侧。第二平台区的宽度大于第二间隙物的宽度以使第二空白 区包括两个第二子空白区,且两个第二子空白区分别位于第二间隙物的 相对两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超光电(深圳)有限公司,未经深超光电(深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00045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