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小城镇景观生态规划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000469.7 | 申请日: | 2010-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213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7-13 |
发明(设计)人: | 刘世梁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E04H1/00 | 分类号: | E04H1/00;E04H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875 北京市海淀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小城镇 景观 生态 规划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环境生态领域,主要涉及一种小城镇景观生态规划的理念和实践方法。
背景技术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社会全面进步,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尤其是党中央“小城镇,大战略”的提出,为小城镇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当前,城镇化建设已经成为我国的国家发展战略。然而在积极发展小城镇的同时,我们也不容乐观地看到建设过程中对于生态环保意识的淡薄,甚至以牺牲生态环境来换取短期的经济效益,给小城镇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城镇化程度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导致的是生态问题和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对于广大农村和小城镇来说,由于城镇建设的环境保护意识不强、规划布局不当、环境管理严重滞后等导致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加重,历史文化资源的破坏严重。其中不合理的规划理念在很大的程度上导致了上述问题的产生。
生态规划是以生态学和城乡规划学原理为指导,应用系统科学、环境科学等多学科的手段辨识、模拟和设计人工符合生态系统内的各种生态关系,确定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生态适宜度,探讨改善系统结构与功能的生态建设对策。小城镇景观生态规划是根据景观生态学原理和方法,合理地规划小城镇的景观空间结构,使廊道、嵌块体及基质等景观要素的数量及其空间分布合理,使信息流、物质流与能量流畅通,使景观不仅符合生态学原理,而且有一定的美学价值,适于人们居住。
小城镇景观生态规划是一个系统工程,应该从地理环境、人际交往和社会进步等方面综合考虑小城镇的环境布局,使每一个小城镇形成各自的生态建设特色。在环境日益人工化的情况下,仍然可以通过林地、绿带、水系、水库和人工池塘及湖泊的巧妙布置来使生物多样性保持在很高的程度。总体规划不但考虑经济效益和美,同时考虑生物种类的保护。
目前,造成小城镇生态退化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人为干扰的增加,导致的景观的破碎化。而对抗景观破碎化的一个重要空间战略是在相对孤立的栖息地斑块之间建立联系,其中包括最主要的是建立廊道。生态学家们普遍认为,通过廊道将孤立的栖息地斑块与大型的种源栖息地相联接有利于物种的持续和增加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保护分为物种为中心的途径和以生态系统为中心的的途径,后者则强调景观系统和自然栖息地的整体保护,力图通过保护景观的多样性来实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是从景观元素到景观格局。所以小城镇景观生态规划的内容具有整体性和层次性,一般应包括宏观的景观生态功能区划、中观的功能区景观生态格局优化和微观的景观细部生态设计3个层次。
因此如何来确定分析小城镇景观格局,确定小城镇斑块的分布,并建立合理的生态廊道,是目前国内外生态环境领域研究的热点课题之一。
从目前来看,生态规划主要采用国家环保总局所制订的规范来加以实施,但没有具体的技术路线,而且对于小城镇尺度上,涉及的方面较少。所以过去的小城镇规划往往城镇规划加以实施,也摆脱不了其他规划的限制,较少的利用景观生态原理进行分析。从目前的专利技术来看,发明往往针对的其他对象的生态建设,或者小尺度的生态发明,涉及小城镇和景观规划的专利尚未发现。例如,申请号为200810240189.6,名称为水库集水区水源涵养林的空间配制方法的专利,是公开了一种水库集水区水源涵养林的空间配制方法,采用景观生态规划方法对水库集水区水源涵养林进行空间格局设计,选用景观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指数、均匀度指数、景观分离度指数、嵌块体的分维数、嵌块体形状破碎化指数、嵌块体数目破碎化指数等指数作为数量化指标,对水库集水区水源涵养林种的水平配置和立体配置进行设计。该专利能较为合理的对水库集水区的水源涵养林空间配置与结构进行规划,并较大限度的发挥起水源涵养林的水源保护功能。该专利分析的是水库流域尺度上的水源涵养林的空间结构,研究对象主要是自然生态系统。
对于廊道来说,也有专利涉及此方面,例如,申请号为200710039125.5,名称为构建亚热带城市小型野生哺乳动物迁移用生物廊道的方法的专利,构建了亚热带城市小型野生哺乳动物迁移用生物廊道的方法,该专利属于园林技术领域。主要为构建的生物廊道的模式,是一条带状绿带,绿带宽度15-20米,绿带结构为“外密内疏”型,其中生物廊道断面结构为对称结构,两侧为边缘带,最中间为核心带,边缘带与核心带之间为缓冲带,边缘带宽度为5~6米,缓冲带宽度为2~3米,核心带宽度为1~2米,所述边缘带为复 层混交紧密型林带,所述缓冲带为疏透型灌木带,所述核心带为疏透型小乔木带。本发明可以满足亚热带城市小型野生哺乳动物在其中迁移的要求。该发明通过构建适于亚热带城市小型野生哺乳动物迁移的生物廊道,从而达到提高区域的生物多样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师范大学,未经北京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00046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