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独立操作的吸附式空调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010000638.7 | 申请日: | 2010-0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28516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7-20 |
发明(设计)人: | 孙禹铭;吴启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兴电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B17/04 | 分类号: | F25B17/04;F25B41/04;F25B49/0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原华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19 | 代理人: | 寿宁;张华辉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北***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独立 操作 吸附 空调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独立操作的吸附式空调系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提高吸附式空调系统使用效率的可独立操作的吸附式空调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与进步,能源的需求更是随之增加,但在需考虑维持环境生态的前提下,如何研发出对环境不造成污染的绿色能源实在是目前世界共同关注的焦点。而其中吸附式制冷技术又特别是能同时兼顾能源及环境保护的有效关键技术之一。
图1为现有习知吸附式空调系统10的结构示意图。吸附式制冷技术最实际的应用就是应用在空调系统当中,而如图1所示,吸附式空调系统10主要是由吸附床11a、11b、冷凝器12及蒸发器13所组成,而为了维持连续不断的空调能力,需有至少两个以上的吸附床11a、11b依脱附凝结、冷却降压、蒸发吸附及加热升压等四道行程交替运作。
如图1所示,现有习知吸附式空调系统10中的吸附床11a、11b可分别位在相邻的两个真空腔室14、15中,并且在这两个真空腔室14、15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蒸发器13及一冷凝器12。另外在吸附式空调系统10的设计中,需提供一高温水系统、一中温冷却水系统及一低温冰水系统(图未示)。其中,高温水是用以提供加热升压及冷媒脱附凝结的热源,冷却水为提供冷却降压及冷媒蒸发吸附的散热源,以制造空调系统所需的冰水。
吸附式空调系统10的操作特征是以高温水通入其中一吸附床11a(例如图1左侧的吸附床11a)进行加热升压及冷媒脱附凝结行程,以使得吸附床11a中的吸附剂可脱附出冷媒蒸汽,并借由冷凝器12凝结为冷媒液体,而同时又以冷却水通入另一吸附床11b(例如图1右侧的吸附床11b)进行冷却降压及冷媒蒸发吸附行程,以使得在吸附床11b中的吸附剂可对冷媒产生吸附作用,并利用蒸发器13使冷媒液体蒸发为冷媒蒸汽,以达到制冷的功效。
为连续不断提供空调负载所需的冰水,需将高温水输入至刚结束蒸发吸附行程的吸附床11b中,以使吸附床11b可接续进行脱附凝结行程,并将冷却水通入另一吸附床11a(刚结束脱附凝结行程)中,进而使得吸附床11a可接续进行蒸发吸附行程。
但是一般来说加热升压及冷媒脱附凝结行程的时间小于冷却降压及冷媒蒸发吸附行程所需的时间,并且能达成空调作用的行程仅有冷媒蒸发吸附行程,然而现有习知吸附式空调系统10的设计却使得完成冷媒脱附凝结行程后的吸附床11a需要浪费许多时间在等待另一吸附床11b完成冷媒蒸发吸附行程后才可以发挥制冷功能。更重要的是,在每一个制冷周期中也仅有一个吸附床11a、11b在进行作用,所以在整体运转的周期时间中可以真正作用的时间实占少数,如此一来也使得吸附式空调系统10的使用效率始终无法提升。
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吸附式空调系统在结构与使用上,显然仍存在有不便与缺陷,而亟待加以进一步改进。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相关厂商莫不费尽心思来谋求解决之道,但长久以来一直未见适用的设计被发展完成,而一般产品又没有适切结构能够解决上述问题,此显然是相关业者急欲解决的问题。因此如何能创设一种新型的可独立操作的吸附式空调系统,实属当前重要研发课题之一,亦成为当前业界极需改进的目标。
有鉴于上述现有的吸附式空调系统存在的缺陷,本发明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设计制造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型的可独立操作的吸附式空调系统,能够改进一般现有的吸附式空调系统,使其更具有实用性。经过不断的研究、设计,并经过反复试作样品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确具实用价值的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吸附式空调系统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型的可独立操作的吸附式空调系统,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利用真空腔体间的设计,以使得每一真空腔室可独立达到制冷功能,进而达到简化吸附式空调系统管线配置的复杂度,并可提高系统可靠度,非常适于实用。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可独立操作的吸附式空调系统,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每一吸附床皆可独立进行吸附制冷的行程,可消除等待进行吸附制冷的待机时间,以提升吸附式空调系统的使用效率,从而更加适于实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兴电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兴电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00063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