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内外墙贴合用的聚氨酯双组份发泡胶及其制作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000782.0 | 申请日: | 2010-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357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16 |
发明(设计)人: | 张东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辽宁鼎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J175/08 | 分类号: | C09J175/08;C09J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1200***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外墙 贴合 聚氨酯 双组份 发泡 及其 制作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建筑中内外墙贴合用的聚氨酯双组份发泡胶。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中国建筑节能工作的不断推进,外墙外保温技术作为一项重要的建筑节能技术在中国得到了蓬勃的发展。目前普遍采用的保温墙体的施工方法,是在外墙加工上粘贴保温层板,粘贴材料多采用胶泥、白胶、环氧型双组份胶等。但是,这些粘贴材料在施工时强度上升及硬化时间太长,在贴合过程必须采用扣件先行固定,以避免松落等现象,总结起来其缺点如下:
(1)一般使用的胶泥及环氧型双组份胶的粘合时间太长,环氧型双组份胶约需3个小时,而其它的胶泥必须在24小时以后才能达到一定的强度,如果不使用扣件易造成松动、龟裂、脱落等现象,同时,施工需使用水泥、胶砂等增加成本,工作效率差。
(2)上述环氧型双组份胶价格昂贵,而一般胶泥干燥强度太慢,造成施工的不便捷。
(3)聚氨酯泡沫板粘合上述环氧型双组份胶或其它胶泥易造成剥落。
除此以外,目前市面多采用的胶泥、白胶、环氧型双组份胶等通常需要使用扣件贴合作业,且含有甲醛或对人体有害的物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聚氨酯双组份发泡胶,以解决传统粘合剂存在的材料浪费,工序复杂,污染环境,结合力差等缺点。本发明的聚氨酯双组份发泡胶可用于多种材料,如木板、金属、玻璃、理石、苯板、挤塑板(XPS)、聚氨酯板、水泥板等材料。本发明的聚氨酯双组份发泡胶可实现粘贴时间可控,耐温、耐寒、耐水解,强度高,附着力强,不需使用扣件。因此,该胶的粘贴条件宽松,尤其适用于在旧墙体直接粘贴,节省了工时及成本。本发明的聚氨酯双组份发泡胶由A胶(白色)和B胶(黄褐色)组成,A胶和B胶分别为聚氨酯(polyol)聚醚多元醇组合配方和异氰酸酯(ISO)组方,也可分别称作白料和黑料,白料和黑料的配比A/B范围广扩,配比在A胶100份对B胶50-110份间都能贴合,不影响其粘接强度,并且可在-3℃至-5℃的低温操作。使用时,A胶与B胶按准确份量配比,并在均匀搅拌后才能粘合,该胶稍微发泡,在墙体稍不平整的情况下,微发泡可以填补墙体与板材间隙,防止雨水进入内部产生隔离层,能达到断热保温更佳的效果。
白料的组成包括:50%的聚醚多元醇;18%的丙二醇三醇;10%的蔗糖醇;4%的甘油性多元醇;15%的氢氧化铝;1%的间苯二甲酸;1%的1.4-双仲丁氨基苯;0.5%的硅油和0.5%的三乙烯二叔胺。黑料的组成包括:85%的多亚甲基苯基异氰酸酯;10%的改性多元醇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和5%的可塑剂。白料和黑料的各组份重量比如下:
聚醚多元醇50% 多亚甲基苯基异氰酸酯85%
丙二醇三醇18% 改性多元醇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10%
蔗糖醇10% 可塑剂5%
甘油性多元醇4%
氢氧化铝15%
间苯二甲酸1%
1.4-双仲丁氨基苯1%
硅油0.5%
三乙烯二叔胺0.5%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1、制备白料:
步骤一、取50%的聚醚多元醇等原料先行聚合,在约25-30℃的常温下高速搅拌。
步骤二、在步骤一的聚合产物中按比例加入作为起始剂和催化剂的三乙烯二叔胺、作为表面活性剂的丙二醇三醇等剩余材料,加温至50℃,并搅拌约2小时。
步骤三、将步骤二中制得的白料冷却,之后装密封桶存放。
2、制备黑料(ISO):
步骤一、将85%的多亚甲基苯基异氰酸酯、10%的改性多元醇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和5%的可塑剂(脂肪族二酸酯)放入容器内。
步骤二、将步骤一中的原材料加温至50℃-60℃并搅拌,先行反应后冷却即可。
3、使用时将制备的白料和黑料按重量比为1∶0.5~1∶1.1均匀混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辽宁鼎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辽宁鼎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00078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