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CPLD上连接有E2PROM设备的固件烧结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010001264.0 | 申请日: | 2010-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889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28 |
发明(设计)人: | 张栗榕;蒋诚;刘晓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1/267 | 分类号: | G06F11/267;G06F9/445 |
代理公司: | 北京派特恩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0 | 代理人: | 王黎延;迟姗 |
地址: | 518057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cpld 连接 e2prom 设备 烧结 方法 装置 | ||
1.一种CPLD上连接有E2PROM设备的固件烧结方法,其特征在于,设 置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2PROM的烧结文件转换为嵌入式虚拟机VME 文件时所用的关键字标识;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E2PROM的烧结文件转换为串行向量格式SVF文件的过程中,插入所 述关键字标识;
根据所述SVF文件及所述关键字标识将所述SVF文件转换为联合测试行 动小组JTAG链上统一的VME文件;
将所述VME文件发送给烧结单元,由烧结单元根据所述VME文件对所述 JTAG链上的设备进行烧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关键字标识包含:
TYPE关键字标识,用于表明所述SVF文件用于哪种设备版本的烧结;
SIZE关键字标识,用于表明烧结设备容量的大小;
用于记录E2PROM的SCL管脚及SDA管脚在边界扫描链BSC中位置的 关键字标识;
前后缀关键字标识,用于确定E2PROM烧结时的指令和数据前后缀数值。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JTAG链的物理拓扑结 构包括:CPLD与E2PROM之间、或/及CPLD与CPLD之间的物理拓扑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两个以上的E2PROM以不同的I2C总线连接于同一个CPLD上时,将 所述两个以上的E2PROM的SVF文件中的相同的SDR数据向量序列进行合并, 而生成一个SVF文件;其中,相同的SDR数据向量序列合成的原则是:所述 两个以上的E2PROM的容量相同时,将每个SDR数据向量序列中的有效比特 位按各自指令向量序列中的位置进行合并;所述两个以上的E2PROM容量不相 同时,将容量小的E2PROM对应的SVF文件中的SDR数据向量合并到容量大 的E2PROM对应的SVF文件中的SDR数据向量中。
5.一种CPLD上连接有E2PROM设备的固件烧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 括设置单元、第一转换单元、第二转换单元、发送单元和烧结单元,其中:
设置单元,用于设置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2PROM的烧结文件转换 为嵌入式虚拟机VME文件时所用的关键字标识;
第一转换单元,用于将E2PROM的烧结文件转换为SVF文件,并在所述 SVF文件中插入相应的关键字标识;
第二转换单元,用于根据所述SVF文件及所述关键字标识将所述SVF文 件转换为VME文件;
发送单元,用于将VME文件发送给烧结单元;
烧结单元,用于根据VME文件对JTAG链上的设备进行烧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关键字标识包含:
TYPE关键字标识,用于表明所述SVF文件用于哪种设备版本的烧结;
SIZE关键字标识,用于表明烧结设备容量的大小;
用于记录E2PROM的SCL管脚及SDA管脚在边界扫描链BSC中位置的 关键字标识;
前后缀关键字标识,用于确定E2PROM烧结时的指令和数据前后缀数值。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JTAG链的物理拓扑结 构包括:CPLD与E2PROM之间、或/及CPLD与CPLD之间的物理拓扑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确定单元和 合并单元,其中:
确定单元,用于确定两个以上的E2PROM以不同的I2C总线连接于同一个 CPLD上时,触发合并单元;
合并单元,用于将所述两个以上的E2PROM的SVF文件中的相同的SDR 数据向量序列进行合并,而生成一个SVF文件;其中,相同的SDR数据向量 序列合成的原则是:所述两个以上的E2PROM的容量相同时,将每个SDR数 据向量序列中的有效比特位按各自向量序列中的位置进行合并;所述两个以上 的E2PROM容量不相同时,将容量小的E2PROM对应的SVF文件中的SDR 数据向量合并到容量大的E2PROM对应的SVF文件中的SDR数据向量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001264.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