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导电线绝缘被膜的剥离装置及其剥离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002335.9 | 申请日: | 2010-0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949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04 |
发明(设计)人: | 本多秀满;野地薰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特机械工程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2G1/12 | 分类号: | H02G1/12;H01R43/28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雒运朴;李伟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导电 绝缘 剥离 装置 及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导电线绝缘被膜的剥离装置及其剥离方法。具体而言, 涉及适用于极细的导电线的绝缘被膜的剥离装置及其剥离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在将带有这种绝缘被膜的导电线焊接、钎焊于导线上时,每 次都要将该绝缘被膜剥离后进行焊接、钎焊等。为了高效地进行该绝缘 被膜的剥离作业,以往公知有的一种方法,在导电线的供给路径中设置 绝缘被膜的剥离装置,在必要的时机对供给中的导电线的绝缘被膜进行 剥离。
另外,公知的这种剥离装置,包含通过驱动单元的电动机进行旋转 的旋转部件、在该旋转部件上通过销可摆动地枢支的摆动臂、在该摆动 臂的一端侧设置的重物、在另一端上设置的刀和摩擦部件、对该摆动臂 向刀待机的方向施力的由螺旋弹簧构成的施力单元(例如参照专利文献 1)。在这种剥离装置中,通过电动机的旋转使旋转部件旋转,在重物上 产生离心力,克服施力单元的弹力使摆动臂摆动,使在该臂的另一端设 置的刀切入导电线的被膜,从而将该被膜除去。另外,刀在导电线上的 接触压力由作用于重物的离心力决定。
但是,在具有摆动臂的上述现有的剥离装置中,当导电线较粗时, 虽然增大旋转部件的旋转速度,即使施加了较大的接触压力,也能够高 效地剥离绝缘被膜而避免导电线断线等,但是摆动臂的支点到刀的距离 较长,刀的移动量比较大,因此存在刀在导电线上的接触压力无法与旋 转部件的旋转速度精确地成比例而产生偏差的问题。因此,当导电线较 细时,即使降低旋转部件的旋转速度而作用较小的接触压力,也存在由 于该偏差而提高该接触压力,从而导致该导电线断线的问题。另一方面, 考虑到该偏差,当导电线较细时,如果使旋转部件的旋转速度较低,则 该接触压力显著降低,有时可能无法完全地进行绝缘被膜的剥离。另外, 为了对该导电线上的接触压力进行调整,可以对重物的重量或重物的安 装位置进行变更,但是存在试验错误的作业繁琐而难以精确控制剥离量 的问题。
为了消除该缺点,本申请人提出了一种剥离装置,绕旋转部件的中 心轴等间隔地将多个刀轴分别以其轴心可转动地配置(例如参照专利文 献2)。在该剥离装置中,在该刀轴的前端设置通过刀轴的旋转能够与从 旋转部件的前端向前方突出的导电线接触分离的刀,在该刀轴的后端设 置利用伴随旋转部件的旋转的离心力将刀推压于导电线侧而使刀轴转 动。
在该导电线绝缘被膜的剥离装置中,与旋转部件的旋转速度对应 地,重物利用离心力使刀轴旋转,使刀的刃部向导电线的轴心侧移动, 使该刃部切入导电线的被膜,从而将该被膜除去。这样,使刀自身与轴 一起转动,与使用摆动臂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小刀的移动量,使刀在导电 线上的接触压力比较稳定,因此即使在导电线较细的情况下也能够剥离 绝缘被膜而不会使该导电线断线。
另外,如图6所示,在具有该刀轴2的导电线绝缘被膜的剥离装置 中,还设有克服离心力F在使刀从导电线背离的方向上对刀轴转动施力 的螺旋弹簧3。该螺旋弹簧3架设于在重物4上偏靠轴2设置的销5和 在旋转部件6上固定的安装环7之间,经由该销5利用离心力F沿着能 够以轴2为中心旋转的方向及其反向牵引重物4,在使刀从导电线背离 的方向上对刀轴2转动施力。因此,该螺旋弹簧3通过该牵引力G阻挡 作用于重物4的离心力F,使刀轴2转动,直至两者处于平衡状态。因此, 当旋转部件6的如单点划线箭头所示方向的旋转速度提高时,刀轴2的 转动量增加,其前端设置的刀向更接近导电线的轴线的位置移动。因此, 通过对旋转部件6的旋转速度进行调整,能够对刀的旋转中的位置进行 调整,根据导电线的线径对旋转部件6的旋转速度进行变更调整,从而 能够防止刀过度挤压剥离动作中的导电线,防止断线或者导电部的切去 等,并且在导电线较细的情况下,也能够剥离绝缘被膜而避免断线。
专利文献1:特开平10-322833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2002-101516号公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特机械工程株式会社,未经日特机械工程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00233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配电系统、电力发送和接收设备、电力发送和接收方法
- 下一篇:半导体器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