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无线网络技术的太阳能供电型固定式自动阅读器无效
申请号: | 201010002531.6 | 申请日: | 2010-0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902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28 |
发明(设计)人: | 包起帆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88/02 | 分类号: | H04W88/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080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无线 网络技术 太阳能 供电 固定 自动 阅读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固定式阅读器,特别涉及一种基于无线网络技术的太阳能供电型固定式自动阅读器。
背景技术
随着RFID技术的深入开发和RFID技术的广泛应用。目前,在(港口)集装箱运输链使用(RFID)电子标签对集装箱运输进行监控,保证集装箱远程运输的安全性和提高集装箱运输链的透明度已成为众多港航界人士关注的对象,因此,RFID及相关产品也针对港口开始了研究。
目前用于集装箱运输的电子标签及其读写器都是配套使用的,即一个生产厂家既生产电子标签又研发与其对话的阅读器。但是,市场上已有的固定式读写器很少能够满足包括港口复杂环境的要求。
首先,集装箱运输链上使用RFID技术进行集装箱监控时,安装在装箱点、道口(、堆场)以及桥吊的固定式读写器需要有港区接入内部有线或无线网络的支持,才能将信息写入和读取电子标签内的信息传输至电子标签系统的上位机,而港区的复杂环境决定了港口不可能在港区内部随意安装网络,拉结网线。
其次,(港区)监控点使用的固定式阅读器是在复杂环境下进行数据传输的,安装点的供电就是一个难点(使用时间长,维护修理困难,更换设备不便,)因此,固定式自动阅读器需要自身携有电源,且为可持续供电,这样就避免了(港区)监控点的电线拉结情况,保证了固定式读写器的(使用寿命)正常工作。
最后,监控点以及港区一般处于城市偏远地区,网络信号覆盖不全和不稳定的特点明显,因此,要求固定式阅读器能够有自动存储信息的功能,使系统在信号好的时候及时传送,信号不好的时候可以保存,不至于信息丢失。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针对目前固定式阅读器的不足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无线网络技术的太阳能供电型固定式自动阅读器,能够利用太阳能供电、保证使用无线公用网络传输方式的固定式自动阅读器,避免了监控点的电线拉结情况,保证了固定式读写器的连续正常工作。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基于无线网络技术的太阳能供电型固定式自动阅读器,包括了GPS定位芯片、微处理器、射频通信模块,射频通信模块采集标签信息,GPS定位芯片测定位置信息,射频通信模块和GPS定位芯片的数据信息传输至微处理器,还包括无线通信模块、信息自动存储模块、太阳能电源,微处理器数据信息保存至信息自动存储模块中,再通过无线通信模块以无线传输的方式传送至电子标签系统上位机,所述固定式自动阅读器由太阳能电源供电,所有模块集成于一个整体,固定在一个盒式外套内,安装于集装箱通过的出入闸口处或港区。
所述无线通信模块是GPRS、CDMA、WIFI或3G方式中的一种。所述太阳能电源是电池帆板或太阳能蓄电池。所述信息自动存储模块实时存储微处理器数据信息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集成了无线通信模块,避免了港区内部牵拉电线、网线的问题;集成了太阳能电池,解决了固定式读写器不能连续供电,需要更换电池的问题,使固定式阅读器能够实现连续作业,连续传输集装箱箱门打开/关闭的时间和地点、集装箱物流信息和安全信息,保证了集装箱运输监控中节点数据读取的实时性、准确性和安全性,有力地提高了集装箱运输的透明度和安全性,满足集装箱运输的防恐、反恐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工作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基于无线网络技术的太阳能供电型固定式自动阅读器结构框图,包括了无线通信模块1、GPS定位芯片6、微处理器3、射频通信模块4和信息自动存储模块2、太阳能电源5。基于无线网络技术的太阳能供电型固定式自动阅读器安装在集装箱经过的出入闸口处或港区,不必连接港区内有线网络,保证了固定式读写器能够在读到电子标签信息后及时传递给系统上位机。集成的太阳能电源保证了固定式读写器的电源供应,在港口条件极其复杂和艰苦或没有可供电源的条件下,如果能够保证读写器连续供电,那么固定式读写器将具有价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00253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