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液晶显示设备、液晶显示设备的抗静电方法和电子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010002956.7 | 申请日: | 2010-0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257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08 |
发明(设计)人: | 野村盛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索尼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 | 分类号: | G02F1/13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秦晨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晶显示 设备 抗静电 方法 电子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晶显示设备、用于液晶显示设备的抗静电方法,以及电子设备。特别地,本发明涉及横向电场液晶显示设备、用于液晶显示设备的抗静电方法,以及包含该液晶显示设备的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设备主要包含液晶面板,该液晶面板是通过将液晶密封在两个玻璃基板、即TFT(薄膜晶体管)基板和相对基板之间而形成的。具体地说,在液晶面板的上方和下方设置偏振板和相差板,接收输入信号的电极垫(electrode pad)与连接到驱动电路侧的IC和膜状电路基板连接,并且在其下表面上设置背光单元。
在液晶显示设备中,特别地,在用于诸如蜂窝电话和数字照相机的电子设备(在下文中称为“装置(set)”)中的相对较小的液晶显示设备中,在装置侧设置用于保护易被破坏的液晶显示设备的透明保护覆盖层(protective cover)。尤其是为了提高由于包围液晶显示设备的各部件的紧凑化(compactification)而导致的适销性(merchantability),近年来需要液晶显示设备变薄、重量减轻,伴随显示部分的扩大的周边非显示区域的尺寸减小(所谓的框架变窄)。
另一方面,为了改善诸如视角、色彩变化、对比度等的显示特性,诸如IPS(面内切换)模式和FFS(散射场切换)模式的横向电场系统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液晶面板。在横向电场系统中,在对基板施加电压时,液晶分子变成与基板平行。因此,除了宽视角以外,横向电场系统还具有这样的特征:使得取决于观察方向的色调变化和在从白色到黑色的所有的等级中的色调变化较少,并且,甚至在上下左右的任意方向上观看时,也可以显示自然图像。
然而,作为横向电场系统的问题,可以指出下述事实:公共电极没有被布置在相对基板侧,而是被并入在TFT基板侧,从而由于手指等的触摸而导致的静电,电荷被累积在相对基板侧。当电荷被累积在相对基板侧时,由于静电引起的垂直电势差所产生的电场,在横向电场系统中通常应该变成横向方向的液晶分子变成垂直方向,从而导致显示不均匀。
为了防止这样的问题,必须采取措施,以通过例如在相对基板侧的表面上形成由ITO(铟锡氧化物)制成的膜或者将导电涂层涂布到偏振板来提供抗静电层。此外,为了使得电荷从用于偏振板的抗静电层或表面上的ITO膜逃逸,还必须获得与GND(接地)的导通。为了该导通,在由金属、导电树脂或者涂有导电涂层的树脂制成的导电框架被布置为包围用于偏振板的抗静电层或ITO膜的情况下,GND线在某些情况下可以通过焊接、导电间隔件、导电带等延伸到金属框架。
具体地说,采用这样的结构(例如,参见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05-188388;在下文中,称为专利文献1):其中,具有抗静电层的偏振板通过偏振板-框架接触导电部分与具有导电性并且由金属等制成的框架接触,并且通过该框架连接到GND(接地)。此外,采用这样的结构(例如,参见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01-147441;在下文中,称为专利文献2):其中,在相对基板上使用诸如ITO膜的透明导电膜,而不使用在其表面上具有抗静电层的偏振板。
然而,当试图采用如下所述的结构时,导致在专利文献1和2的现有技术中出现下文所述的问题:在该结构中,在装置侧的保护覆盖层和液晶显示设备之间施加透明树脂以便将保护覆盖层和液晶显示设备一体化,从而在抑制由于其间的空气层而导致的界面反射的同时确保机械强度。
也就是说,由于位于液晶面板的表面上方的框架和导电带的干扰,阻止了使用透明树脂的对保护覆盖层的一体化、以及透明树脂层的变薄。另外,当由于框架和导电带的干扰而导致透明树脂层的厚度变得无用地厚时,诸如光谱特性和透射率的显示性能易受影响。因此,可能难以应用上述结构。
而且,在使得累积在液晶面板的表面上的静电逃逸到框架侧的结构中,必须考虑到框架和装置侧上的壳体或印刷电路板之间的GND连接。例如,该结构具有与从过去开始就使用的用于防止由于静电而导致的驱动IC的误操作而不用于横向电场系统的方法类似的形式(例如,参见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00-171815;在下文中,称为专利文献3)。在这种情况下,螺杆、金属框架的爪、导电带、金属膜等被用于与装置侧上的壳体或印刷电路板的GND连接。
发明内容
然而,在专利文献1到3中公开的任何现有技术中,需要用于在框架的厚度方向或宽度方向上的添加的部件或者GND连接的区域,从厚度或尺寸的角度看,这导致对组装性(assemblability)和适销性的削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索尼公司,未经索尼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00295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