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导光板及背光模组无效
申请号: | 201010003235.8 | 申请日: | 2010-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216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7-13 |
发明(设计)人: | 萧增科;廖俊谦;黄文治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强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V8/00 | 分类号: | F21V8/00;F21V13/00;F21S8/00;G02F1/13357;F21Y101/02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李树明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竹***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导光板 背光 模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导光板,且特别是关于一种可减少混光距离的导光板,以及应用此导光板的背光模组。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产业日益发达,轻薄化的液晶平面显示器已逐渐取代传统的阴极射线管显示器。由于液晶显示器不是自发光性的显示装置,往往借由外部光源(如背光模组)达到显示效果。以侧光式的背光模组为例,光源设置于导光板的一侧,光源所发出的光束经由入光面进入导光板中,然后从导光板的出光面射出。
对于一般的导光板而言,光源所发出的光束需在导光板中行经一段混光距离,才能均匀的由导光板射出,导光板在混光区域中光线分布不均,一般将混光区域称之为非可视区或无效区。非可视区的范围越大,用来遮蔽非可视区的边框宽度越宽,因此为了达到均匀出光的效果,减少混光距离,于设计上多会在导光板中设计微结构。
中国台湾专利公告号M343817揭露在导光板内部以雷射雕刻方式形成数个气泡,以解决辉度不均之现象。中国台湾专利公告号530919揭露在导光板上设置有数个凹洞,这些凹洞随着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的位置而分布,借此破坏LED光源的指向性并增加发散角度,减少亮带的发生,使导光板产生更均匀的散射光源。美国专利公开号20090051852揭露在导光板的入光面与LED的出光面处中间设有透明弹性体,且透明弹性体内部有数个散射粒子,以提高发光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一种导光板,可减少混光距离并提高光源利用率。
本发明另提供一种应用上述导光板的背光模组,可减少混光距离并提高光源利用率。
本发明的其他目的和优点可以从本发明所揭露的技术特征中得到进一步的了解。
为达上述之一或部份或全部目的或是其他目的,本发明之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导光板,适于引导发光二极管单元发出的光束,导光板包含入光面、底面、以及数个中空结构。其中,入光面适于使光束经由入光面进入导光板中,而底面则邻接于此入光面。数个中空结构位于导光板中且邻近入光面,并排列成一或数个几何图形,且这些中空结构适于偏折进入导光板中之光束,上述的几何图形位于导光板的非可视区内且适于设置于发光二极管单元的正上方。
本发明之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背光模组。背光模组包含一或数个发光二极管单元及上述的导光板。导光板包含入光面、底面、以及数个中空结构。一或数个发光二极管单元适于发出一光束,且一或数个发光二极管单元设置于入光面旁。其中,入光面适于使光束经由入光面进入导光板中,而底面则邻接于此入光面。数个中空结构位于导光板中且邻近入光面,并排列成一或数个几何图形,且这些中空结构适于偏折进入导光板中之光束,上述的几何图形位于导光板的非可视区内且适于设置于发光二极管单元的正上方。
本发明的实施例至少具有以下其中一个优点,在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中,导光板包含数个中空结构,数个中空结构排列成一或数个几何图形且位于导光板的非可视区内,并位发光二极管的正上方。当光束进入导光板中时,可经由中空结构多次偏折光线以达到光均匀的效果,相较于先前技术,本发明之实施例的混光距离较短,且光源利用率较高。
为让本发明之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数个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A为根据本发明之一实施例所绘示的导光板。
图1B为根据本发明之一实施例所绘示的背光模组。
图2A至图2D为根据本发明之另一实施例所绘示的背光模组。
图3A至图3B为根据本发明之另一实施例所绘示的背光模组。
图4为根据本发明之另一实施例所绘示的背光模组。
图5A至图5E为根据本发明之另一实施例所绘示的背光模组正视图。
1、2、3、4、5、6、7、8:背光模组
11、81、91:导光板
111、811、911:入光面
113:底面
115:出光面
117、817、917:中空结构
1171、131:几何中心
119、819:非可视区
13、83、93:发光二极管单元
919:微形结构
85:反射罩
W1、W2:宽度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强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强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00323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