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改良的乐器共鸣音箱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010003351.X | 申请日: | 2010-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36267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7-27 |
发明(设计)人: | 单志渊 | 申请(专利权)人: | 单志渊 |
主分类号: | G10D3/02 | 分类号: | G10D3/02;H04R1/2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幸商标专利事务所 11216 | 代理人: | 刘激扬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改良 乐器 共鸣 音箱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改良的乐器共鸣音箱结构,尤指一种改变传统以‘偶合’组成音箱产生共鸣及回音的方式,而通过‘单板’或组合式单板即‘类单板’的型态,在不偶合连结情形下,以改变单板宽度,并形成向内间隔、向外延伸、向内重叠及交叉重叠等方式,从而实现自由决定改变板振动面积及造成不同共鸣回音的效果。
背景技术
人类自古以来即习惯通过音律陶冶性情,丰富生活所需,并进而形成时代文化的象征,而乐器的种类有千百种,本发明所欲探讨的是通过音箱结构共鸣发声方式的乐器,诸如:七弦古琴、吉他等;以古琴为例,其结构如图1、2、3所示,包含有琴面1及设置于其上的琴弦2,该琴面1向两侧延伸(或以连接侧板方式)而形成琴侧3,最后再连接一底板4,并于该底板4设有出音孔40及琴足41,此即为该种古琴乐器的主要结构,因本发明是探讨共鸣音箱的问题,其它非属本发明讨论范围的构件即不多作解说,而为探讨该传统古琴音箱结构的组装方式,我们以简图方式表示,如图4所示,其组装方式为通过面板1连接侧板3,再组装底板4或以面板1从两侧向下延伸形成侧翼,再组装底板4完成。通过上、下板‘偶合’而成音箱的型态;当弹奏时,拨动琴弦,令琴体产生自体振动并传导至该音箱结构,而造成共鸣及回音,最后声音由出音孔发出,这样即为传统偶合共鸣式音箱的发声方式,这种方式自古以来即无改变一直沿用至今,具有因结构简单的特定。许多乐器均通过此种方式共鸣发声,但也因为如此,千百年来无人改变偶合共鸣方式。但这种传统结构上具有缺点,因为琴音的产出和整体板振动的面积和出音孔的设计有很大的关系,传统古琴虽然因应不同时代衍化出许多型制,但其长宽厚均维持在一定尺寸(122.5cm*20.5cm*6cm)(正负3%)以内,且出音孔的设置位置及大小均大同小异,不会为了要增加音振效果,而将共鸣音箱加大,因为容易因体积过大造成携带及弹奏时的不便。
发明内容
传统公知乐器的共鸣音箱因为一封闭箱体,故其总体板振动面积无法自由决定,因此共鸣回音型态因结构的限制而无法改变,此即为这些传统公知偶合式音箱乐器的特征也是通病。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良的乐器共鸣音箱结构,其改变传统以‘偶合’组成音箱产生共鸣及回音的方式,而通过‘单板’或组合式单板即‘类单板’的型态,在不偶合连结情形下,以改变单板宽度,并形成向内间隔、向外延伸、向内重叠及交叉重叠等方式,从而实现自由决定改变板振动面积及共鸣发声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改良的乐器共鸣音箱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共鸣音箱通过一单板或多个单板组接构成,该单板或多个单板组接后两侧分别形成延伸部,该两个延伸部弯折后按照间隔一定距离或重叠或交叉重叠的型态与该单板组成共鸣音箱结构。
该延伸部设置呈向外延伸。
该延伸部边缘呈波浪状,该两个延伸部交叉重叠时,波浪状的凹部对应形成出音孔。
该两个延伸部重叠或交叉重叠时上下间隔一定距离。
附图说明
图1为公知古琴的俯视示意图。
图2为公知古琴的仰视示意图。
图3为公知古琴的侧视示意图。
图4为公知古琴音箱组装方式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俯视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仰视示意图。
图7为图6的剖视示意图。
图8为图6的另一剖视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例的仰视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剖视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第三较佳实施例的仰视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第三较佳实施例的剖视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第四较佳实施例的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5,6所示,为本发明的改良的乐器共鸣音箱结构,运用于古琴的一种实施例,其包含一面板5,其上设有琴弦50,至于该琴弦50如何装置于面板5上,其设置步骤程序及配件,因与传统相同,在此即不作赘述(以下论及其它实施例时亦同);重点在于:该面板5其两侧弯折形成两个延伸部51、51’,其上并设有琴足52,该两个延伸部51、51’并成互为对应的波浪状,配合参阅图7,8所示,令该两个延伸部51、51’呈交错重叠的型态设置,且该两个延伸部51、51’上下交错重叠时,并间隔一适当距离,波浪状的凹部对应设置后并形成出音孔53,其大小并随该两延伸部51、51’重叠部份多寡而决定;通过这样的结构本发明的面板5及该两个延伸部51、51’以单板型态(亦可由多个单板组装成一整体的单板)组成共鸣音箱空间,与传统比较在结构及功效上有着显着的差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单志渊,未经单志渊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00335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