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液晶显示装置和具有该液晶显示装置的电子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010003384.4 | 申请日: | 2005-1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940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04 |
发明(设计)人: | 宫地弘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夏普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2F1/1333 | 分类号: | G02F1/1333 |
代理公司: | 北京尚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2 | 代理人: | 龙淳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晶 显示装置 具有 电子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晶显示装置,特别涉及具有由粘性低的液晶材料形 成的液晶层的液晶显示装置。此外,本发明还涉及具有这样的液晶显 示装置的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液晶显示装置中显示运动图像信息的需求急剧增加。 为了用液晶显示装置以高质量显示运动图像,需要缩短液晶层的响应 时间(加快响应速度),要求在1个垂直扫描期间(典型的为1帧)内 达到规定的灰度等级。
作为改善液晶显示装置的响应特性的技术之一,已提出使用粘性 低的液晶材料的方法。粘性低的液晶材料,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已公 开。
专利文献1:特开平10-292173号公报
但是,在现有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当使用粘性低的液晶材料时, 存在使用中的电压保持率降低、产生显示不均匀的问题。因此,使用 粘性低的液晶材料的液晶显示装置缺乏可靠性,没有达到实用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而做出,其目的在于提高具有由粘性低的液 晶材料形成的液晶层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可靠性。
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包括照明装置和使用从上述照明装置射 出的光进行显示的液晶面板,其中,上述液晶面板包括一对基板、和 设置在上述一对基板之间的液晶层,上述液晶层由包含具有碳-碳三键 和多环基中的至少一个的分子的液晶材料形成,上述照明装置包括在 用于显示的光中至少第一次产生蓝色光的光源,由此实现上述目的。
在某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上述液晶材料在20℃的旋转粘性率γ1为120mPa·s以下。
在某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上述液晶材料中包含的上述分子具有 用下述式中的任一个表示的基本骨架
[化学式1]
(其中,上述式中的n为2以上的整数,上述式中的环状骨架中包含 的氢原子可以分别独立地取代为卤素原子、氰基、异氰基)。
在某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上述液晶材料包含25质量%以上的具 有上述基本骨架的上述分子。
在某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上述光源发出的蓝色光的光谱的峰值 波长为380nm以上。
在某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上述光源实质上不产生紫外区域内的 光。
在某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上述光源为发光二极管。
在某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上述光源为电致发光元件。
在某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上述光源为放电管。
在某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上述液晶面板以垂直取向模式进行显 示。
在某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上述液晶面板以共面转换模式 (In-Plane Switching mode)进行显示。
在某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上述液晶面板还包括:各自能够对从 上述照明装置射出的光进行调制的多个像素区域;和设置在上述多个 像素区域的各个中的开关元件。
本发明的电子设备包括具有上述结构的液晶显示装置。
在某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本发明的电子设备还包括接收电视广 播的电路。
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所具有的照明装置,包括在用于显示的光 中至少第一次产生蓝色光的光源,因此,液晶材料中包含的分子因紫 外光而引起的分解被抑制。因此,根据本发明,能够提高具有由粘性 低的液晶材料形成的液晶层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可靠性,从而能够提供 能够长时间进行高质量显示的液晶显示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截 面图。
图2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截 面图。
图3是示意性地表示VA模式的液晶显示装置中使用的有源矩阵基 板的俯视图。
图4是示意性地表示赋予取向膜的预倾方向与液晶分子的倾斜方 向的关系的图。
图5是示意性地表示IPS模式的液晶显示装置中使用的有源矩阵 基板的俯视图。
图6是示意性地表示IPS模式的液晶显示装置中使用的有源矩阵 基板的俯视图。
图7是表示试制例的液晶显示装置中使用的蓝色LED#1的发光光 谱的图。
图8是表示试制例的液晶显示装置中使用的蓝色LED#2的发光光 谱的图。
图9是表示试制例的液晶显示装置中使用的蓝色LED#3的发光光 谱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夏普株式会社,未经夏普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00338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