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照明装置及具备其的投影机有效
申请号: | 201010003548.3 | 申请日: | 2010-0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822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21 |
发明(设计)人: | 酒井谦至;西田和弘;田中克实 | 申请(专利权)人: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21S8/00 | 分类号: | F21S8/00;F21V13/04;G03B21/1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11247 | 代理人: | 陈海红;段承恩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照明 装置 具备 投影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从多个灯产生的光进行合成而形成照明光的照明装置以 及具备该照明装置的投影机。
背景技术
在投影机等投影型图像显示装置的领域中,已知使用具有两个灯的照 明装置而形成明亮的图像的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尤其,作为具有 两个灯的照明装置,已知为了提高光利用效率而使灯的反射器的光轴相对 于照明装置的光轴倾斜微小角度的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361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2-31850号公报
然而,像上述专利文献2那样,在使用棱形状的镜将来自两个灯的光朝 向大致同一方向反射并合成时,为了还使照明装置的光轴相对于灯的反射 器的光轴倾斜微小角度,需要考虑该镜对光的反射角度。这种情况下,在 镜的制作中,为了使反射角度成为所希望的角度,可能会产生不会被使用 到的白白浪费的部件、可能发生反射面制作困难这样的情况。例如,在利 用反射棱镜制作该镜的情况下,可能会由于切制应该成为反射面的部分而 产生不需要的部件、可能会出现在切制成的应该成为反射面的部分形成反 射膜变得困难这样的问题。
发明内容
于是,本发明以提供一种照明装置及具备这样的照明装置的投影机为 目的,该照明装置以比较简易的构成,能够通过以使得从多个灯产生的光 的光轴相对于照明装置的光轴相互成微小角度的方式进行合成,从而提高 光利用效率。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照明装置,具备:第一和第二灯,将由 第一和第二发光管分别产生的光源光由第一和第二反射器反射并分别以聚 光的方式出射,并且沿包含装置整体的系统光轴的基准面相对于系统光轴 对称地配置;以及合成镜,通过将来自第一和第二灯的出射光向大致相同 的方向反射,从而进行合成,合成镜具有第一和第二反射面,该第一和第 二反射面分别与第一和第二灯相对,并且,以相对于基准面分别垂直、相 对于系统光轴对称且互相垂直地对接而形成边缘的方式配置,第一灯的光 轴相对于基准轴在以预定角度向正角度方向倾斜的方向上延伸,基准轴位 于基准面上、与系统光轴正交,并且在第一和第二反射面上与该第一和第 二灯的光轴交叉,第二灯的光轴相对于基准轴在以与第一灯的光轴相同的 预定角度向负角度方向倾斜的方向上延伸。
在上述照明装置中,合成镜中的第一和第二反射面互相垂直地对接, 并且,所述第一和第二灯的光轴,在以相同的预定角度夹着系统光轴向相 反方向倾斜的状态下延伸。由此,能够使得合成镜的形状成为容易进行角 度调整和/或设定的正交型,虽然是比较简易的结构,但能够以使来自两灯 的光束互相重合的方式倾斜预定角度来合成,能够提高光利用效率。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具体方式,合成镜具有分别形成第一和第二反射 面的第一和第二镜板,通过对合第一镜板的端部和第二镜板的端部,从而 形成边缘。在此情况下,能够由第一和第二镜板比较简易地形成用于合成 入射光的第一和第二反射面。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其它的具体方式,第一和第二镜板,分别具有: 形成表面和背面的一对平行的主平面以及在主平面的端部相对于主平面垂 直地形成的端面,通过将第一和第二镜板中一方的镜板的端面与另一方的 镜板的主平面上的、与该另一方的镜板的端面相邻的部分对合,从而形成 边缘。在此情况下,能够防止在边缘周围形成间隙等,能够简易地将第一 反射面和第二反射面形成为垂直。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其它具体方式,第一和第二镜板,将通过将各自 的端部倒角为45°而形成的斜面进行对合,从而形成边缘。在此情况下, 能够通过对合该斜面,从而使第一反射面和第二反射面所成的角为90°、 即,能使两反射面垂直。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其它具体方式,合成镜具备以使第一和第二镜板 成为正交的状态对它们进行支持的支持部件。在此情况下,能够由支持部 件将第一和第二镜板稳定并可靠地保持为正交的状态。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其它具体方式,合成镜由多层电介质膜形成第一 和第二反射面。在此情况下,不仅能够确保高反射率,还能够例如仅提取 照明所需要的波长频段的光作为照明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未经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00354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复合纺织品的制造工艺
- 下一篇:下压式集聚纺纱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