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触电插座及插头无效
申请号: | 201010003595.8 | 申请日: | 2010-0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712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07 |
发明(设计)人: | 邢睿 | 申请(专利权)人: | 邢睿 |
主分类号: | H01R13/44 | 分类号: | H01R13/44 |
代理公司: | 海口兴南知识产权事务有限公司 46002 | 代理人: | 戴巨龙;郭建岚 |
地址: | 570206 海*** | 国省代码: | 海南;6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触电 插座 插头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触电组件,尤其涉及一种防触电插座及插头。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传统电源插座主要由绝缘体外壳和其内部的两排电源导电片组成,绝缘体外壳上设有与插头配合接触的插孔,但其插孔并没有经过任何的安全措施就直接对着内部的两排电源导电片,使其内部的两排电源导电片裸露在插孔之内,这种结构导致了插孔之内不间断的存在电源,给使用者留下了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安全可靠的防触电插座及插头,所述插座具有在插头未插入之前,或者插头拨出之后,所述插座的插孔内无电源,防止触电事故的发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防触电插座及插头,所述插座上设有可与插头插接的插孔,所述插孔包括两脚插头插孔和三脚插头插孔,插座内设有电源导电片和地线导电片,所述插头设有插头正负极导电片,所述插头正负极导电片可与插孔插接,其中,在插座的外壳中设有可旋转的插座内芯,插座内芯设在固定的内芯外壳内,内芯外壳的侧面设有一端位于内芯外壳外,另一端延伸至内芯外壳内的电源导电片,插座内芯上设有插孔导电块,内芯外壳的背面设有总封板,总封板和插座内芯之间设有一端顶着总封板,另一端顶着插座内芯的大弹簧,内芯外壳上设有基座,所述基座和插孔导电块之间设有一一对应的弹子通道,所述弹子通道内安装有弹子和小弹簧,所述插头的插头正负极导电片的板面上均设有与弹子通道对应的弹子孔,插头未插入插座前,插座内芯上的插孔导电块与内芯外壳上的电源导电片处于分离状态,插头插入插座之后,插座内芯可跟随插头转动,插孔导电块勾住电源导电片。
较佳地,所述插座内芯背面中心位置设有一延伸至插座内芯中的内芯管筒,插座内芯背面设有内芯电源隔离块,插座内芯的侧面设有凸块,所述插孔导电块一部分设于插座内芯中与插孔对应,另一部分延伸至插座内芯的背面。
较佳地,所述插孔设于插座内芯的正面,所述三脚插头插孔所在的插座内芯的内芯管筒增设有一开槽通向插孔,所述三脚插头插孔所在的插座内芯中还增设有地线导电块,地线导电块一端与插孔对应,另一端经开槽延伸至内芯管筒内,所述总封板上设有封板管筒和封板电源隔离块,所述三脚插头插孔所在的插座内芯所对应的内芯外壳侧面设有一端位于内芯外壳外,另一端经封板电源隔离块内部延伸至封板管筒内的地线导电片。
较佳地,所述内芯外壳内壁边缘上设有凹槽。
较佳地,所述大弹簧一端顶在内芯管筒内,另一端顶在封板管筒内。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插座具有在插头未插入之前,或者插头拨出之后,插孔之内都无电源的优点。弥补了传统插座中,插孔之内经常存在电源,容易造成触电事故的缺点,从而使得本发明防触电插座及插头使用起来会更加安全,而该配套的插头由于对传统插头改动不大,因此,不仅能在本防触电插座中使用,还能在传统插座中使用,具有两种用途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防触电插座及插头的插座正面外观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防触电插座及插头的插座外壳正面横向剖面图;
图3为本发明防触电插座及插头的实施例一的插座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防触电插座及插头的实施例一的插头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防触电插座及插头的实施例二的插座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防触电插座及插头的实施例二的插头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防触电插座及插头的的实施例一的插座部分零件拆装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防触电插座及插头的插座内芯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防触电插座及插头的实施例一的插座部分零件组装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防触电插座及插头的实施例二的地线导电块插入插座内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防触电插座及插头的实施例二的插座部分零件拆装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防触电插座及插头的插头未插入插座内芯时,插座部分零件和结构状态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防触电插座及插头的插头插入插座内芯后的插座部分零件和结构状态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防触电插座及插头的插头转动过程中,插座部分零件和结构状态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防触电插座及插头的插头接上插座电源时插座部分零件和结构状态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邢睿,未经邢睿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00359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清除油中有机酸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用于通风系统的消音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