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显示装置及其脚架有效
申请号: | 201010003776.0 | 申请日: | 2010-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29814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7-20 |
发明(设计)人: | 黄国庭;林建成;范志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和硕联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F9/00 | 分类号: | G09F9/00;F16M11/10 |
代理公司: | 隆天国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72003 | 代理人: | 郑小军;冯志云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显示装置 及其 脚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电子装置及其脚架,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显示装置及其脚架。
背景技术
目前的显示器以平面显示器为主流。由于平面显示器体积小且轻薄,一般利用脚架使其能够直立于桌面供使用者观看。详细而言,所述脚架可包括用于置放在桌面的底座及连接于底座与显示器之间的支架。
图1为已知一种显示装置的示意图。图2为图1的显示装置作动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为了让使用者能够调整显示器(以下称显示模块)的高低及角度,一种常见的配置方式为将支架52枢设于底座54,并将显示模块56滑设于支架52,以利用支架52相对底座54沿方向D1的枢转调整显示模块56的角度,并利用显示模块56相对支架52沿方向D2的升降调整显示模块56的高低。
当支架52相对底座54沿方向D 1枢转至如图2所示状态时,整体结构的重心会有所改变,为了使显示装置50不致因此而翻覆,底座54必须具有足够的宽度L1。然而,过大的底座54会占据桌面的使用面积,亦会增加制造上的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可利用较小的底座维持整体结构的平衡。
本发明提供一种脚架,应用其的显示装置可利用较小的底座维持整体结构的平衡。
本发明提出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模块及脚架。显示模块具有显示面。脚架包括弧形滑轨、底座及支架。弧形滑轨固设于显示模块。底座用于置放于承载面。支架可滑动地连接于弧形滑轨且枢接于底座,其中利用支架相对底座的枢转和支架沿弧形滑轨的滑动改变显示面与承载面的夹角和显示面与承载面的距离。
本发明提出一种脚架,适用于显示装置。显示装置包括显示模块。显示模块具有显示面。脚架包括弧形滑轨、底座及支架。弧形滑轨固设于显示模块。底座用于置放于承载面。支架可滑动地连接于弧形滑轨且枢接于底座,其中利用支架相对底座的枢转和支架沿弧形滑轨的滑动改变显示面与承载面的夹角和显示面与承载面的距离。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显示模块包括外壳,外壳具有至少一个开槽,弧形滑轨固设于外壳内,且支架穿过开槽滑设于弧形滑轨。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支架相对底座的枢转及支架沿弧形滑轨的滑动用于带动显示模块的底端接触承载面。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显示模块的底端具有缓冲件,用于接触承载面。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缓冲件的材料为橡胶。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脚架还包括弹性件,连接于弧形滑轨及支架之间,提供反向于重力的弹性力以定位支架于弧形滑轨上。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弧形滑轨的曲率中心与支架分别位于弧形滑轨的两侧。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支架沿实质上平行于承载面的轴线枢转。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弧形滑轨固定于显示模块,而支架滑设于弧形滑轨并枢设于底座。使用者除了可利用支架相对底座的枢转来调整显示模块的角度之外,更可同时利用支架沿弧形滑轨的滑动来调整显示模块的角度。由此,相较于已知显示装置,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支架相对底座的枢转范围可被设计为较小,而使得当支架相对底座枢转至最倾斜角度时,整体结构的重心不致偏离过多。因此,底座可被设计为具有较小的宽度而可维持整体结构的平衡,进而降低制造成本并使底座不会占据过多的桌面使用面积。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已知一种显示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显示装置作动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立体图。
图4为图3的显示装置的部分构件立体图。
图5A为图4的显示装置的侧视剖面图。
图5B为图5A的显示模块的作动示意图。
图6为图3的显示装置的分解图。
图7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侧视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立体图。图4为图3的显示装置的部分构件立体图。请参考图3及图4,本实施例的显示装置100包括显示模块110及脚架120。脚架120用以支撑显示模块110于承载面60。本实施例的显示装置100例如为可应用于个人电脑的平面显示器,而承载面60例如为一般的桌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和硕联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和硕联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00377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信号处理系统及方法
- 下一篇:医疗电子芯片设计与验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