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人座婴儿车架有效
申请号: | 201010004032.0 | 申请日: | 2010-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87630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3-23 |
发明(设计)人: | 李建群 | 申请(专利权)人: | 明门香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B7/08 | 分类号: | B62B7/08 |
代理公司: | 中国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11234 | 代理人: | 万学堂 |
地址: | 中国香港中环永*** | 国省代码: | 中国香港;8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人 婴儿 车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人座婴儿车架,特别是涉及一种可供收折的双人座婴儿车架。
背景技术
如美国专利案US6,979,017、US6,843,498、US6,267,406、US5,417,449、US4,542,915,都是揭露一种具有前后两个座椅而同时可供两个孩童乘坐的婴儿车,且当两个孩童乘坐在婴儿车内时,都是面向前方,然而,考虑到坐在后方的孩童的舒适度,前、后座椅之间必须有一定程度的空间,然而,为符合这样的要求,却可能为增加整个婴儿车在前后方向上的长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在提供一种可以缩短婴儿车在前后方向上的长度的双人座婴儿车架。
本发明双人座婴儿车架包含一架体、设置在该架体的一前座、一后座以及多数个前轮、后轮,该架体包括一侧杆单元、与该侧杆单元连接的一对前脚杆与一对后脚杆、一车手推杆,所述前轮与后轮分别设置在所述前脚杆底端与后脚杆底端,该车手推杆连接所述后脚杆,该前座包括一设置在该架体的前座板以及一设置在该前座板后方的前座背架,该后座位于该前座后方并且包括一设置在该架体的后座板以及一设置于该后座板前方的后座背架,且该后座板高度高于该前座板。
本发明双人座婴儿车架的一个特征在于,该侧杆单元包括大致成横向设置的一对上侧杆及一对位在所述上侧杆下方的下侧杆,该前座板设置于所述下侧杆前段之间,该后座板设置于所述上侧杆后段之间,该前座背架与该后座背架相邻近,该前座板与该后座板相远离,该前座背架可选择性地与该上侧杆前段连接,以调整与该前座板的夹角。
本发明双人座婴儿车架的另一个特征在于,该车手推杆包括二左右相间隔的车手侧杆以及一连接所述车手侧杆顶端的车手顶杆,每一车手侧杆底端枢接于该后脚杆,每一车手侧杆两端之间两处分别枢接于位在同一侧的该上侧杆与该下侧杆。
本发明双人座婴儿车架的另一个特征在于,该后座背架枢接于所述上侧杆之间,且该后座背架可选择性地调整与该后座板的夹角。
本发明双人座婴儿车架的另一个特征在于,该后座背架为一倒U形杆件。
本发明双人座婴儿车架的另一个特征在于,该后座背架包括二分别连接在所述车手侧杆而相间隔的下段以及一枢设于所述两下段顶端的上段,该上段大致呈倒U型且能相对于所述下段前后枢转。
本发明双人座婴儿车架的另一个特征在于,该双人座婴儿车架还包含一顶篷,该顶篷包含一设置在该架体的顶篷架以及一设置在该顶篷架的顶篷布,该顶篷布部份位于该前座上方,部份位于该后座上方。
本发明双人座婴儿车架的另一个特征在于,该下侧杆后端延伸至该后座板下方,该侧杆单元还包括一连接于所述下侧杆后端之间的支撑杆以及一设置在支撑杆上的支撑垫,通过所述前脚杆、后脚杆、侧杆单元与车手推杆相收合靠拢,该双人座婴儿车架处在一收折状态,且该支撑垫与所述后轮相邻近并且接触于一支撑面。
本发明双人座婴儿车架的另一个特征在于,该支撑杆往下延伸并且呈U形。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使后座的高度位置较前座来得高,并且前座与后座是背对背设置,使得在双人座婴儿车架展开的状态下调整使前座背架与后座背架都成倾斜状态时,后座背架与前座背架会上下相错开而不会互相干扰,因此,能让整台双人座婴儿车架在前后方向的长度上缩小,除此之外,背对背设置的前座与后座也能共享一个顶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双人座婴儿车架第一个较佳实施例处在展开状态的立体图;
图2是该双人座婴儿车架的第一较佳实施例处在展开状态的侧视图;
图3是该双人座婴儿车架的第一较佳实施例处在收折状态的侧视图;
图4是该双人座婴儿车架的第一较佳实施例与两个汽车安全座椅组合的侧视图;
图5是本发明双人座婴儿车架第二个较佳实施例处在展开状态的立体图;
图6是该双人座婴儿车架的第二较佳实施例处在展开状态的侧视图;
图7是图6中标示100处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理解和实现本发明,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参阅图1、图2,本发明双人座婴儿车架1的较佳实施例包含一架体11、多数个前轮12与多数个后轮13、一前座15、一后座16以及一顶篷1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明门香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明门香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00403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