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旋转托盘式投料系统的导向滑道机构无效
申请号: | 201010004131.9 | 申请日: | 2010-0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691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07 |
发明(设计)人: | 张吉雄;吴强;昝东峰;沈晓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矿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F15/06 | 分类号: | E21F15/06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唐惠芬 |
地址: | 221116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旋转 托盘 投料 系统 导向 滑道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导向滑道机构,尤其是一种用于矿井旋转托盘式投料系统的导向滑道机构。
背景技术
固体物充填采煤方法是我国煤矿逐渐采用的一种适用于“三下”压煤开采的方法,如何将固体物料安全高效连续化的从地面运输至井下是该项技术的关键,经过多年的研究,研究出的旋转托盘式垂直连续投放系统可以实现固体物料的安全高效连续化运输,该系统主要由运输固体物料的托盘、钢丝绳、天轮、改向轮、制动装置、井筒等部分组成,其工作原理是将地面的固体物料通过地面运输机投放到井筒内,通过钢丝绳带动托盘在井筒内垂直向下运料,由于天轮直径远大于投料井筒的直径,运输固体物料的托盘在进入投料井筒时阻力较大,导致运输固体物料的托盘易被弯曲损坏,钢丝绳也会因此疲劳失效。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避免托盘弯曲损坏,提高钢丝绳使用寿命,导向效果好的用于旋转托盘式投料系统的导向滑道机构。
技术方案:本发明的导向滑道机构,由三部分结构相同且左右对称的引入滑道、过渡滑道、垂直滑道依次连接组成;左右对称的引入滑道呈倒八字倾斜布置;连接在引入滑道下方的过渡滑道呈弧面形布置,对称连接在过渡滑道下方的垂直滑道平行布置;引入滑道、过渡滑道、垂直滑道均由三列相互平行设置的滚轮、固定三列滚轮的中板和侧板构成。
所述三列相互平行设置的滚轮由两列边导向轮和设在其中的一列中导向轮构成;所述的两列边导向轮与设在其中的一列中导向轮间差布置。
有益效果:本发明的导向滑道机构采用了三排导向轮,两排边导向轮和一排中导向轮,三排导向轮交错布置,使运输固体物料的托盘与滑道间的接触为点接触,降低了两者之间的摩擦系数,因而提高了托盘经过滑道的可靠性;由于滑道机构分为引入滑道、圆弧面过渡滑道和垂直滑道三部分,大大降低了运输固体物料的托盘对滑道传递的压力,有利于减小运输固体物料的托盘在进入投料井筒时的阻力,保证托盘不易受损,提高钢丝绳的使用寿命。该滑道结构简单,阻力小,经济实用,使用寿命长,便于维修,可传递5t以上的支撑压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导向滑道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导向滑道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边导向轮,2-侧板,3-中板,4-中导向轮,5-连接板,6-螺栓,7-销,8-井筒中心线,9-引入滑道,10-弧面过渡滑道,11-垂直滑道。
连接在引入滑道(9)下方的过渡滑道(10)呈弧面形布置,对称连接在过渡滑道(10)下方的垂直滑道(11)平行布置;引入滑道(9)、过渡滑道(10)、垂直滑道(11)均由三列相互平行设置的滚轮、固定三列滚轮的中板(3)和侧板(2)构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中的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图1所示,本发明的导向滑道机构,包括边导向轮1、侧板2、中板3、中导向轮4、连接板5、螺栓6和销7等,主要由三部分结构相同且左右对称的引入滑道9、过渡滑道10、垂直滑道11依次通过连接板5、螺栓6和销7连接组合而成;其中:左右对称的引入滑道9呈倒八字倾斜布置,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确定,若旋转托盘式投料系统的天轮直径大,则倾斜角度偏大,反之偏小。左右对称的垂直滑道11相互平行,之间的距离与入料井口直径相等;过渡滑道10上端承接引入滑道9,其下端连接垂直滑道11,连接引入滑道9和垂直滑道11的过渡滑道10呈弧面布置。左右对称的引入滑道9、弧面过渡滑道10、垂直滑道11三部分的长度分别约为2m、5m、2m;三种滑道结构均由三列滚轮、设在三列滚轮之间的中板3和设在三列滚轮两侧的侧板2构成,如图2所示,三列滚轮由两列边导向轮1和设在两列边导向轮1之间的一列中导向轮4构成,两列边导向轮1与设在其中的一列中导向轮4间差布置,即两列边导向轮1同在一轴线上,中导向轮4的轴线在两列边导向轮1之间。边导向轮1和中导向轮4均为圆柱体状滚轮,两列边导向轮1分别经轮轴固定在两侧板2与中板3上,中间一列中导向轮4分别经轮轴固定在中板3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矿业大学,未经中国矿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00413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