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静态连续烘干机有效
申请号: | 201010004272.0 | 申请日: | 2010-0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62144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30 |
发明(设计)人: | 周忠;郑冬生;毛章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忠 |
主分类号: | F26B15/00 | 分类号: | F26B15/00;F26B25/18;F26B25/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4100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静态 连续 烘干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一种农副产品物料烘干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物料在干燥过程中需静止的干燥设备。
背景技术
农副产品的深加工过程中,很多产品需要干燥,如百合、金银花、竹笋等,这些物料在干燥工程中是不能翻动的,而当前采用的烘干机有连续的和半自动的,其工作原理是,烘干机内有多层烘层,物料在经过第一层时,自动的掉到第二层,第二层又掉到第三层,最后从出料口掉出,这种工作原理对百合、金银花的干燥是不适合的,它容易产生破损及碎末,降低了经济效益。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的专利号为ZL01224422.8的一种百叶式多层翻板性烘干机,该烘干机在机壳的上下端分别有了风口和出料口,翻板为百叶式,分层平行均布在机壳内的中下部,每层的翻板活动连接在一根操纵杆,在每根操作杆的端部有一操作手柄;在机壳的侧面上部有进料口,在机壳侧面下部有进风口。物料从上层的百叶翻板逐层向下翻动,物料每翻动一次就使其各面和所处位置都变动一次,使烘干更加均匀;烘干用的热风从下部的进风口进入机体,从下至上逐层烘干物料,使热风的热量被每层的物料逐级吸收,充分利用了热能,节约了能源,提高的工率。可是,上述结构同样存在烘干物料容易产生破损及碎末的缺陷。
发明内容
为克服上述问题,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静态连续烘干机,该机在干燥过程中不会对物料有位移及翻动,同时干燥过程也可以连续,与以往的连续烘干机烘干机相比具有干燥强度大、占地面积小、操作方便灵活的优点,同时干燥的物料不会产生破损及碎末,对有形状要求的物料不会改变其形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是:一种静态连续烘干机包括机壳、烘盘和进风口,机壳内为干燥室,干燥室上口敞开,进风口位于机壳的下部,和干燥室相通,烘盘分层平行分布在干燥室内,其特征在于烘盘中间设有螺纹孔,烘盘的螺纹孔内旋有丝杆,丝杆的下部设有小于烘盘的螺纹孔内径的光杆,丝杆与动力装置相联结。通常干燥室的截面和烘盘的底盘为长方形结构。具体使用时,动力装置带动丝杆转动,烘盘在丝杆的带动下,慢慢的往下传送,烘盘降到底时,丝杆的下部设有小于烘盘的螺纹孔内径的光杆,烘盘就会往光杆处下滑,最后将烘盘从出料口抽出。在此过程中不断的往干燥室内均匀的输送热风,热风将烘盘中的物料水分从上口带走,烘盘中的物料实现了静止的干燥。改变了原来技术的烘干机内的多层烘层,物料从上一层,掉到下一层,容易产生烘干物料破损及碎末现象。并且烘干用的热风从下部的进风口进入干燥室,从下至上逐层烘干物料,使热风的热量被每层的物料逐级吸收,充分利用了热能,节约了能源,提高的工作效率。
具体实施时,烘盘为不锈钢外框,底盘为孔板或筛网,中间部位设有螺牙衬套,所述烘盘的螺纹孔设在螺牙衬套上。
具体实施时,烘盘上开有滑槽,干燥室下的侧面开有出料门。以便出料时,烘盘能顺利拉出。
具体实施时,动力装置包括驱动电动机、减速箱和传动皮带,丝杆上设有皮带轮,驱动电动机的传动轴带动减速箱,减速箱通过传动皮带带动丝杆。驱动电机通常为调速电机。具体实施时,根据物料的不同性质,控制丝杆的转速,如丝杆的转速在每分钟10-20转的范围内调节,干燥时间为15-30分钟,就可以满足百合、金银花等物料的干燥要求。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的百合、金银花等种植户加工干燥时易变形、破损等影响产品外观的缺陷,提高了产品的成品率及经济效益。并且烘干用的热风从下部的进风口进入干燥室,从下至上逐层烘干物料,使热风的热量被每层的物料逐级吸收,充分利用了热能,节约了能源,提高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图1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烘盘结构示意图。
图中:1、送风管 2、干燥室 3、烘盘 4、丝杆 5、控制开关 6、出料门 7、皮带轮 8、驱动电动机 9、减速箱 10、传动三角皮带 11、滑槽 12、机壳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忠,未经周忠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00427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粉流体内金属粉除去装置
- 下一篇:节能型旋回破碎-胶带输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