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柄架式擀面杖无效
申请号: | 201010005252.5 | 申请日: | 2010-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66203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07 |
发明(设计)人: | 佘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峻峰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1C3/02 | 分类号: | A21C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41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架式 擀面杖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擀面杖,特别是涉及一种柄架式擀面杖。
背景技术
使用现有的单根擀面杖擀面时,为了使面团各个方向受压均匀,需要不断将擀面杖抬起,更换方向再继续擀面,这样的操作十分繁琐。同时,传统的擀面杖在工作时,是依靠擀面杖在手心的滚动来移动擀面杖,这就决定了擀面杖的一次性最大连续工作范围不会超过人的手掌的尺寸,在擀大面积的面皮时,需要多次调整擀面杖的位置方可完成,这样非常不方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具有较高操作效率的柄架式擀面杖。
解决本发明技术问题的方案是:柄架式擀面杖由把手、手柄、柄球、卡球筒、凹面柱、拉结螺钉、锁定螺钉、螺帽、杖柄、固定架、杖体和卡环构成。把手为一D字型圈体,把手的弧线段的中部焊接有圆柱形的手柄,手柄的另一端是与手柄为一整体的柄球,凹面柱是上端具有与柄球弧度相同的半球形凹面的圆柱,凹面柱的直径与柄球相同。柄球的下半部处于凹面柱上端的凹面中,卡球筒由两块半圆筒构成,每一块半圆筒的上端内侧具有与柄球弧度相同的弧面。卡球筒的内直径与凹面柱的直径相同。卡球筒套于凹面柱上,柄球被限制于由卡球筒上端内侧的弧面和凹面柱上端的半球形凹面构成的空间内,并可在此空间内转动。卡球筒的两块半圆筒以及凹面柱的直径方向分别有相同高度位置的螺纹通孔,拉结螺钉贯穿于卡球筒和凹面柱的螺纹通孔。凹面柱的下端与固定架的中部为一个整体。固定架的两端各有一与固定架为一整体的支板,每个支板上有一通孔,杖体两端的杖柄分别穿过一个支板的通孔,杖柄穿出通孔的部分各套有一个螺帽,螺帽的侧面有一螺孔,锁定螺钉处于此螺孔中。每一个杖柄与所述支板相接处的内侧还有一个与杖柄为一整体的环形的卡环。
采用上述方案,能达到以下效果:
1.由于柄球被限制于由卡球筒上端内侧的弧面和凹面柱上端的半球形凹面构成的空间内,并可在此空间内转动,这就使杖体和手柄之间可相对旋转且所成角度可变。这样,杖体在面团表面可随着人手的施力方向进行不间断地、自由地转弯,厨师可方便地通过调节杖体的滚动方向,将面团擀均匀。
2.使用本发明工作时,无论擀面杖滚动多远距离,都无需松开施力的手,这与传统的依靠擀面杖在手心滚动来移动擀面杖的方式相比,擀面杖的平面工作范围大大拓宽,具有更强的适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卡球筒、凹面柱、拉结螺钉三者的平面位置关系图。
图中:1.把手 2.手柄 3.柄球 4.卡球筒 5.凹面柱 6.拉结螺钉 7.锁定螺钉 8.螺帽 9.杖柄 10.固定架 11.杖体 12.卡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柄架式擀面杖由把手1、手柄2、柄球3、卡球筒4、凹面柱5、拉结螺钉6、锁定螺钉7、螺帽8、杖柄9、固定架10、杖体11和卡环12构成。把手1为一D字型圈体,把手1的弧线段的中部焊接有圆柱形的手柄2,手柄2的另一端是与手柄2为一整体的柄球3,凹面柱5是上端具有与柄球3弧度相同的半球形凹面的圆柱,凹面柱5的直径与柄球3相同。柄球3的下半部处于凹面柱5上端的凹面中,卡球筒4由两块半圆筒构成,每一块半圆筒的上端内侧具有与柄球3弧度相同的弧面。卡球筒4的内直径与凹面柱5的直径相同。卡球筒4套于凹面柱5上,柄球3被限制于由卡球筒4上端内侧的弧面和凹面柱5上端的半球形凹面构成的空间内,并可在此空间内转动。卡球筒4的两块半圆筒以及凹面柱5的直径方向分别有相同高度位置的螺纹通孔,拉结螺钉6贯穿于卡球筒4和凹面柱5的螺纹通孔。凹面柱5的下端与固定架10的中部为一个整体。固定架10的两端各有一与固定架10为一整体的支板,每个支板上有一通孔,杖体11两端的杖柄9分别穿过一个支板的通孔,杖柄9穿出通孔的部分各套有一个螺帽8,螺帽8的侧面有一螺孔,锁定螺钉7处于此螺孔中。每一个杖柄9与所述支板相接处的内侧还有一个与杖柄9为一整体的环形的卡环1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峻峰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未经成都峻峰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00525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