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泄漏电流测试仪检定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010010013.9 | 申请日: | 2010-0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886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28 |
发明(设计)人: | 隋莉;周正;张曦弘;沈宏;李瑾;吕强;李士民;李俊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计量测试院 |
主分类号: | G01R35/00 | 分类号: | G01R35/00 |
代理公司: | 沈阳维特专利商标事务所 21229 | 代理人: | 孙丽珠 |
地址: | 110000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泄漏 电流 测试仪 检定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检定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泄漏电流测试仪检定装置。适用于各级计量检测机构做泄漏电流测试仪的检定,同时也适用于生产企业的在线检测和计算机控制的生产线检测。属于计量标准器具检定装置的制造与应用领域。
背景技术
高品质的电气产品要进行许多项目的安全规格测试,包含耐压测试、绝缘电阻测试、接地阻抗测试、泄漏电流测试等,这些电气安全测试中最重要的项目是泄漏电流的测量。泄漏电流是指在没有故障和不另行施加电压的条件下,电器中相互绝缘的金属零件之间,或带电零件与接地零件之间,通过其周围介质或绝缘表面所形成的电流,也包括当人体触及电器设备时,由设备经人体到达大地的电流或由设备经人体又回到设备的电流,它是反映设备实际工作状态的安全电参数之一,也是一个对人体安全有着直接影响的电参数。在检测工作中发现,由于国内外生产的泄漏电流测试仪性能与操作方法各不相同,要求检测方法要与之对应,而目前国内对泄漏电流测试仪的检定与校准多采用分离式检定装置,检定过程复杂且精度难以保证。在广泛收集的国内外关于泄漏电流测试仪检定校准装置的技术信息从中发现存在以下技术缺陷:
1,测量范围窄。目前很多医用泄漏电流测试仪测试电流下限为微安级,现有检测装置难以计量。
2,测试数据不准确。国内各计量检测部门对泄漏电流测试仪的检定与校准多采用分离式检定装置,就是将负载电阻、隔离变压器、调压装置、标准电流表和标准电压表等各独立元件与被测泄漏电流测试仪连接成泄漏 电流测试回路,调节负载电阻两端电压至规定的电压值,在标准电压表上读出相应的电压值,在标准电流表上读出负载电阻产生的电流值。标准电流表或电压表无最大值数据保持功能,无法准确记录泄漏电流测试仪设置的电流报警值。
3,操作复杂,安全性差。测试前须将各独立元件分别用导线连接,工作量较大;检测过程中导线和导线接头上电压很高,有触电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目前泄漏电流测试仪检定校准装置存在的由于检定与校准采用分离式结构,检定过程复杂且精度难以保证,测量范围窄满足不了医用测试仪泄漏电流测量范围的需求等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泄漏电流测试仪检定装置,该装置主要由检定装置主体、操作面板和集成电路三部分组成,所述集成电路部分主要由量程转换单元A1、AC/DC单元A2、A/D单元A3、显示单元A4、正常/保持单元A5、极性判断单元A6和电源供给单元A7组成;被测仪的输出端与本装置的输入端相连;所述量程转换单元A1采用大功率电阻和不同的标准电阻的合理搭配,实现了一体化结构设计模式,利用可调节电阻,使得10μA到400mA十一个量程之间得到全面覆盖,实现定电压、调电阻工作方式,利用被测仪器的输出电压调节,结合本检定装置可实现定电阻,调电压工作方式;所述AC/DC单元A2为真值-有效值转换电路,采用交直流转换芯片来进行整流滤波;所述正常/保持单元在被测泄漏电流测试仪发出报警信号瞬间,锁存瞬时泄漏电流最大值,并将此最大值送A/D单元A3,同时将它的输入与量程转换单元A1断开;
该检定装置的电路设计为被测仪器的输出端与该装置的输入端相连,由整流桥及稳压集成块元件组成的电源供给单元A7,提供±5V电源和±15V电源为线路板各单元提供工作电压;极性判别单元A6在检定前,对被测仪器的输出端与本装置的输入端做极性判断,首先将功能选择开关置于“OK”档,极性正确时,UL经极性指示灯、功能选择开关和限流电阻接地,极性 指示灯点亮;取泄漏电流在量程转换单元A1中取样电阻的压降作为输出,经交-直流转换开关进入到下一级,若从量程转换单元A1输出的泄漏电流为直流,直接经正常/保持单元A5进入到A/D单元A3,让显示单元A4显示数值;若从量程转换单元A1输出的泄漏电流为交流,经AC/DC单元按1∶1转换成直流,送往下级,显示单元则显示出了交流电流值;量程转换单元A1控制显示单元A4显示值单位的LED指示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计量测试院,未经沈阳计量测试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01001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