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斜视矫正器及其应用无效
申请号: | 201010011862.6 | 申请日: | 2010-0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321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16 |
发明(设计)人: | 杨东生;杨润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东生 |
主分类号: | A61F9/007 | 分类号: | A61F9/007 |
代理公司: | 青岛海昊知识产权事务所有限公司 37201 | 代理人: | 张中南 |
地址: | 266003 山东省青***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斜视 矫正 及其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眼科医疗器件及其应用,特别涉及一种斜视矫正器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斜视是一种常见的视觉疾病,约占总人口的3~4%,手术治疗是最常用的治疗方案。但是,传统手术的矫正精确度非常低,多次手术后,仅有20%的病人达到基本正位和功能治愈,其余80%的病人发展成不同程度的永久性视觉损害,即弱视和立体视丧失,手术只起到美容的效果,更有甚者,先天性内斜视只有1%的功能治愈率。传统手术的矫正精确度之所以非常低,是由于在传统手术中,每缩短1mm眼外肌能校正斜视的最小量是3~5度,所以5度以内的斜视或手术后的残余性斜视疮临床上,基本上放弃进一步手术治疗,因精度所限,再次手术极可能造成过矫或欠矫。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斜视矫正器及其应用,以弥补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
本发明主要是与传统手术配合使用的器件,可矫正术后残余斜视,达到完全正位,从而提高斜视的功能治愈率,减少弱视发生。
本发明的斜视矫正器,其特征在于该矫正器是两条长弧段和两条短弧段的四条弧线段围成的一个金属闭合环,且闭合环的两条长弧段和两条短弧段两两相对称呈弧面状,该闭合环的弧面与眼球的弧度相吻合,并且上述长弧段上设有穿线环。应用于矫正斜视以及术后矫正残余斜视以达到完全正位。
上述长弧段的穿线环也可以是缝线槽,即以缝线槽替代穿线环,以简化制作工艺。
本发明的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操作方便,可在结膜外操作,容易术后调整,且调整精确,病人痛苦小,矫正术后残余斜视能达到完全正位,从而提高斜视的功能治愈率,减少弱视发生,与传统的可调整缝线比较,后者还需打开结膜切口并直接在伤口上操作,很多成年人都无法耐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主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另一种结构主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侧视图及其与眼球弧度相吻合的示意图。
图4是眼球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在眼球表面应用位置示意图。
其中,1、长弧段,2、短弧段,3、穿线环,4、缝线槽,5、眼球,6、眼外肌,7、眼外肌的止端,8、瞳孔,A、闭合环。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两条长弧段1和两条短弧段2的四条弧线段的一个金属闭合环A,且闭合环A的两条长弧段1和两条短弧段2两两相对称呈弧面状;图3表示该闭合环A的弧面与眼球5的弧度相吻合;上述长弧段1上设有穿线环3。如在长弧段1的两端可以各设有一个穿线环3;另外,在长弧段1的中间位置还可设有一个穿线环3 ,即该长弧段1上均匀地设有三个穿线环3,从而更有利于微调。当然也可以根据需要的位置和个数设置穿线环3。
考虑到使工艺结构简单,上述长弧段1的穿线环3可以是缝线槽4,如图2所示,即该缝线槽4相当于长弧段1上的凹槽结构,更便于本发明呈一体结构。
此外,上述闭合环A与穿线环3也可以是一体的,以便于一次工艺上的成型。
上述长弧段1的长度为8-12mm,且直径在0.5-1.0mm之间。
上述短弧段2的长度为6-10mm,且直径在0.25-0.75mm之间。
必要时,上述长弧段1和短弧段2的直径可以相同,如0.6mm左右,从而使本发明在工艺上更简约。显然上述长弧段1和短弧段2的长度选择应与眼球5相适配。
本发明是由组织相容性极好的黄金及其合金材料制成,即上述的金属闭合环A以及穿线环3是黄金及其合金材料制成。
本发明应用于斜视矫正手术,通过术后调整矫正器闭合环的大小来矫正残余斜视以达到双眼完全正位的目的。即该斜视矫正器应用于术后调整以及术后矫正残余斜视以达到完全正位。
如图4及图5,本发明在斜视矫正手术中的使用:该斜视矫正器在斜视矫正手术中后退眼外肌6时,可将本发明通过其长弧段1上的穿线环3或缝线槽4与内直肌相连,另一侧的穿线环3或缝线槽4固定在内直肌的原始止点上,从而矫正斜视。成年人可在局麻下进行,对儿童可在短暂的全麻下进行。手术后,利用本发明的闭合环A的可塑性,用医用微调钳或血管钳调整闭合环A两条长弧段1之间的距离以调整斜视眼位达到正位。而且调整闭合环A可在结膜外进行,无需打开结膜切口。
实验结果显示,本发明可对眼位做无级精细调节,对单侧眼的调节幅度最大可达10度,若双侧使用可调整范围达20度以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东生,未经杨东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01186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极片及电池
- 下一篇:一种锂电注液机电解液回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