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大力矩双转子应力型纵扭复合超声电机及电激励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010017669.3 | 申请日: | 2010-0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19735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02 |
发明(设计)人: | 赵淳生;杨淋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N2/10 | 分类号: | H02N2/10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许方 |
地址: | 21001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力矩 转子 应力 型纵扭 复合 超声 电机 激励 方法 | ||
1.一种大力矩双转子应力型纵扭复合超声电机,包括定子组件和转子组件,其特征 在于:所述定子组件由摩擦片(11)、第一组纵振压电陶瓷(21)、第一配重块(13)、第 一组扭振压电陶瓷(31)、法兰盘(15)、第二组扭振压电陶瓷(32)、第二配重块(14)、 第二组纵振压电陶瓷片(22)、紧固螺栓(17)以及两个径向轴承(12)组成;转子组件 由转动轴(41)、锁紧螺母(42)、两个弹簧盖(43)、弹簧(44)、第一转子(45)、键(46)、 摩擦材料(47)、第二转子(48)组成;定子组件和转子组件共转动轴(41)设置;其中, 紧固螺栓(17)由左向右依次穿过并紧固第一配重块(13)、第一组扭振压电陶瓷(31)、 法兰盘(15)、第二组扭振压电陶瓷(32)和第二配重块(14),第一配重块(13)的左 端面粘贴第一组纵振压电陶瓷(21),第二配重块(14)的右端面粘贴第二组纵振压电陶 瓷(22),摩擦片(11)分别粘贴于第一、第二组纵振压电陶瓷(21、22)的外端面,第 一、第二配重块(13、14)分别通过径向轴承(12)与转动轴(41)连接;第一转子(45) 和第二转子(48)套在转动轴(41)上并分别通过键(46)与转动轴(41)周向固定, 第一转子(45)和第二转子(48)底部与摩擦片(11)之间设置摩擦材料(47),转动轴 (41)的两端分别穿过由两个弹簧盖(43)加紧弹簧(44)构成的两个预压力装置,预 压力装置分别设置于第一转子(45)和第二转子(48)的顶部并通过锁紧螺母(42)紧 固于转动轴(41)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力矩双转子应力型纵扭复合超声电机,其特征在于:摩擦 片(11)表面均布齿形凸块,摩擦片(11)内外径尺寸与第一、第二组振压电陶瓷(21、 22)内外径尺寸相同。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力矩双转子应力型纵扭复合超声电机,其特征在于:第一、 第二组扭振压电陶瓷(31、32)极化布置方式一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力矩双转子应力型纵扭复合超声电机的电激励方法,其特 征在于:当第一、第二组纵振压电陶瓷(21、22)极化布置方式相反时,第一正弦信号 激励第一、第二组扭振压电陶瓷(31、32),用与第一正弦信号相位差为90°的另一个正 弦信号激励第一、第二组纵振压电陶瓷(21、22);当第一、第二组纵振压电陶瓷(21、 22)极化布置方式相同时,利用三个正弦信号来激励,其中第一组纵振压电陶瓷(21) 和第二组纵振压电陶瓷(22)加相位差为180°的正弦信号,相位分别记为和而施加在第一、第二组扭振压电陶瓷(31、32)上的则为相位相同的正弦 信号,且相位为激发同频相位差为90°的定子组件上的1阶扭转振动和所述超声 电机整体的2阶纵向振动,从而驱动转子转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017669.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体腔用超声波探头及超声波诊断装置
- 下一篇:捆包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