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降低帘线钢中钛夹杂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017996.9 | 申请日: | 2010-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36124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16 |
发明(设计)人: | 李玉华;于小方;郑建强;刘宏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C5/54 | 分类号: | C21C5/54;C21C7/10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陈扬 |
地址: | 210035***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降低 帘线钢中钛 夹杂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钢铁冶金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通过电炉初炼和LF精炼来降低帘线钢中钛夹杂的方法。
背景技术
帘线钢中钛夹杂一般指TiN或Ti(C,N),其形状棱角分明,多表现为三角、菱形或方形。钛夹杂硬度极高,属不可变形夹杂。对帘线钢而言,钛夹杂会对后序的盘条拉拔和捻股成绳造成断丝、分层或使钢帘线疲劳性能恶化,是帘线钢冶炼过程要解决的主要难题之一,因此国际著名公司如Bekaert在帘线钢盘条判定时不仅评价横向与纵向夹杂物,还专门列出钛夹杂的检验标准。目前帘线钢大都采用精料转炉生产工艺。
当电炉原料较差时,如铁水中含有较高钛含量或铁水没有经过预处理,电炉冶炼帘线钢时由于铁水钛含量高,从而导致钢中钛夹杂物数量多、尺寸大,不能满足钢帘线用户的要求。控制钛含量是控制帘线钢中钛夹杂的重要手段,冶炼过程免不了因铁水、废钢、铁合金、耐材等带入钛元素。如何降低钢水中钛含量,从而把钛夹杂降低,满足钢帘线用户的要求,是帘线钢生产的技术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降低帘线钢中钛夹杂的方法。该方法可以在电炉冶炼用铁水比例不少于60%且未经过预处理,即铁水中钛最高达700ppm、硫最高达250ppm的条件下降低帘线钢中的钛含量,确保连铸前钢水中钛含量≤8ppm。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降低帘线钢中钛夹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在电炉冶炼所用铁水比例不少于60%且未经过预处理,铁水中钛含量最高达700ppm的条件下,通过电炉冶炼造泡沫渣并流渣、换渣操作,控制终点钢水中C含量≤0.10%、O含量≥500ppm,出钢时严禁下渣,出钢和出钢后的增碳过程钢包底吹Ar为强搅拌,强搅拌后为软搅拌,精炼处理后为静搅,使连铸前钢水中钛含量≤8ppm。
本发明在电炉冶炼用铁水中硫含量最高达250ppm。所述强搅拌的条件为:400-600L/min,8.0-10.0bar,强搅拌时间为10分钟;软搅拌的条件为:50-250L/min,1.0-4.0bar,软搅拌直至精炼接受钢包。精炼后静搅的条件为:30-100L/min,1.2-2.0bar,静搅时间≥7min。所述精炼处理为LF炉外精炼或LF炉外精炼加VD真空脱气处理。
本发明在铁水没有经过预处理的情况下,采用除钛夹杂难度很大的电炉设备,通过深拉碳工艺、控制吹Ar搅拌程度等手段,使得钢水中的钛含量降低,从而满足帘线钢对钛夹杂物的要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经济、安全、操作稳定。采用本发明后,钢中钛含量≤8ppm,钛夹杂尺寸≤5μm,钛夹杂平均单位面积数量(5.5mm×5.5mm)0.01-0.2个,满足了钢帘线用户的要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
(1)铁水化学成分(wt%)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01799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