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低粘度高性能混凝土结构快速修补剂有效
申请号: | 201010018227.0 | 申请日: | 2010-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868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28 |
发明(设计)人: | 高培伟;耿飞;刘冰;吕兆萍;卢小琳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C04B26/10 | 分类号: | C04B26/10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唐小红 |
地址: | 21001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粘度 性能 混凝土结构 快速 修补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主要用于混凝土结构(包括机场道面、高速公路道面、混凝 土桥梁、建筑工程等)微细裂缝的快速修补剂及其制备方法,属化学建筑材料领 域。
背景技术
混凝土是一种非均质脆性材料,在自身结构形成过程中,由于温度收缩、化 学收缩和不均匀沉降等因素极易产生微细裂缝;在实际服役过程中,由于外荷载、 干湿交替和冻融循环等作用也极易导致裂缝的产生。这些微细裂缝如不及时处 理,在各种劣化因素的反复作用下,会不断扩展、加剧,出现掉角、断板等现象, 降低结构体的使用寿命、影响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及安全性。目前,关于低粘度 高性能混凝土结构微细裂缝快速修补剂的研究与应用鲜有报道,主要是集中在公 路道面和建筑物较宽裂缝的修补上。常用的修补材料主要有三类:
第一类,无机修补材料,主要由普通水泥和集料配制的砂浆和混凝土以及使 用特种水泥(如超细水泥、高铝水泥、硫铝酸盐水泥等)和功能组分(如微膨胀 组分、减水组分等)配制的水泥基材料。专利号为03129103.1的中国专利“高性 能无收缩水泥基灌浆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公开了一种高性能无收缩水泥基灌浆材 料,该材料由硅酸盐水泥、硫铝酸盐熟料、膨润土、甲基萘磺酸钠缩合物、消泡 材料、石英砂等按一定的重量配比组成。该灌浆材料的渗透性能和粘结性能较差。
第二类,无机材料和有机材料复合的聚合物修补材料,主要有聚合物(如丙 烯酸乳液、丁苯乳液等)改性砂浆及混凝土等。专利号为200410016578.2的中 国专利“混凝土裂缝灌浆修补材料”公开了一种混凝土裂缝灌浆修补材料。由普通 硅酸盐水泥、纤维素、聚醋酸乙烯酯乳胶粉、萘磺酸甲醛缩合物减水材料、硫铝 酸钙、石膏、石灰石粉组成。该种材料的固化时间较长,粘结强度及其他相关力 学性能还有待提高。
第三类,有机高分子材料,如糠酮树脂,环氧树脂、聚氨酯和丙烯酸酯等各 种树脂材料。专利号为200610035544.7的中国专利“一种改性乙烯基酯树脂灌浆 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施工方法”公开了一种改性乙烯基酯树脂灌浆材料及其制备 方法和施工方法。该灌浆材料是一种疏水性的、以自由基引发固化的灌浆材料。 包括如下组分:环氧树脂;丙烯酸类化合物;催化材料;稀释材料;二异氰酸酯; 小分子醇;双亲性组分;引发材料;促进材料,成分复杂且各成分的价格较高。 制备方法分为三步,方法繁琐,制备条件要求较高。其施工方法为先用水乳液灌 注混凝土裂缝,0.1~36.0小时后,将改性乙烯基酯树脂灌浆材料搅拌均匀后灌注 混凝土裂缝,2~4天方可,施工操作复杂。
综上所述,现有的修补材料或存在与旧混凝土粘结强度低、固化时间长、只 适用于大面积破损修补等缺点,或存在收缩变形大、粘度高、脆性大等不足,很 难满足混凝土结构微细裂缝的修补要求。为了实现对混凝土结构微细裂缝的快速 修补,开发出粘度低、固化速度快、力学性能及耐久性能优良,成本低且利于规 模化生产和使用的快速修补材料是非常必要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在满足可灌性和快 速固化的条件下,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耐久性和经济环保性的低粘度高性能快 速修补剂及制备方法。
一种低粘度高性能混凝土结构快速修补剂,其特征在于其组分和质量百分比 为:
组分1:甲基丙烯酸甲酯,100份;
组分2:甲基丙烯酸丁酯,28~35份;
组分3:过氧化苯甲酰,3.0~3.8份;
组分4:环氧树脂,15~20份;
组分5:KH-570,10~19份;
组分6:甲基丙烯酸,3.5~4.0份;
组分7:二甲基苯胺,0.8~1.2份;
组分8:无机填料,0~20份。
所述的低粘度高性能混凝土结构快速修补剂,其特征在于组分4是:双酚A 型环氧树脂,型号为E-44。
所述的低粘度高性能混凝土结构快速修补剂,其特征在于组分5是:有机硅 KH-570为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
所述的低粘度高性能混凝土结构快速修补剂,其特征在于组分8是:42.5 级及以上的硅酸盐水泥,其性能满足GB175-2007“通用硅酸盐水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01822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陶粒及其制作方法
- 下一篇:一种钢筋混凝土复合缓蚀剂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