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内聚光与外聚光结合的复合抛物面聚光器无效
申请号: | 201010018320.1 | 申请日: | 2010-0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763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14 |
发明(设计)人: | 余雷;王军;张耀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F24J2/00 | 分类号: | F24J2/00;F24J2/46;F24J2/52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叶连生 |
地址: | 211109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聚光 结合 复合 抛物面 聚光器 | ||
1.一种内聚光与外聚光结合的复合抛物面聚光器,其特征在于:该聚光器包括玻璃管(2)、位于玻璃管(2)内部的接收管(1)、内部复合抛物面聚光板(3)、外部复合抛物面聚光板(4)、保温层(5)、支撑脚(6)和支撑梁(7),接收管(1)和玻璃管(2)分别设有接收管圆心和玻璃管圆心;
接收管(1)的圆心与玻璃管(2)的圆心重合,且接收管(1)与玻璃管(2)之间为真空;
内部复合抛物面聚光板(3)安装固定在该真空中并与玻璃管(2)接触,该内部复合抛物面聚光板(3)与接收管(1)之间有缝隙;
外部复合抛物面聚光板(4)安装在玻璃管(2)的外部,且与玻璃管(2)接触并形成两条接触线,外部复合抛物面聚光板(4)与内部复合抛物面聚光板(3)形成一条连续的复合抛物面曲线,该抛物面曲线方程式为:
x=r sin t-I(t)cos t,y=-r cos t-I(t)sin t,
I(t)=rt,t1≤t≤π/2+θ,
上述方程式中有:接收角θ;接收管管半径r;角度变量参数t;初始角t1;缝隙的大小g;复合抛物面曲线的横坐标x;复合抛物面曲线的纵坐标y,
保温层(5)覆盖在玻璃管(2)的下表面,并设置在外部复合抛物面聚光板(4)与玻璃管(2)的两个接触点之间;支撑梁(7)设在玻璃管(2)的下面用于固定外部复合抛物面聚光板(4)和玻璃管(2);支撑脚(6)与支撑梁(7)相连接,用于支撑内聚光与外聚光结合的复合抛物面聚光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聚光与外聚光结合的复合抛物面聚光器,其特征在于:接收管(1)为直通式接收管或者热管式接收管或者U形接收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聚光与外聚光结合的复合抛物面聚光器,其特征在于:玻璃管(2)为圆筒状,其管径为接收管(1)的2-10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聚光与外聚光结合的复合抛物面聚光器,其特征在于:内部复合抛物面聚光板(3)和外部复合抛物面聚光板(4)为玻璃板或镀反射膜的金属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聚光与外聚光结合的复合抛物面聚光器,其特征在于:保温层(5)为玻璃棉隔热材料。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聚光与外聚光结合的复合抛物面聚光器,其特征在于:该内部复合抛物面聚光板(3)与接收管(1)的缝隙为2mm-1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018320.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轻骨料及其生产方法
- 下一篇:一种新型烤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