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微生物增强型水泥基材料的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018340.9 | 申请日: | 2010-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594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30 |
发明(设计)人: | 钱春香;王瑞兴;成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C04B28/00 | 分类号: | C04B28/00;C04B28/04;C04B14/28;C12N1/20;C12R1/07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冯慧 |
地址: | 210096***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微生物 增强 水泥 基材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水泥基材料的制备方法,特别涉及利用一种具有碳酸盐矿化特性的土壤细菌,利用其生命过程中的酶化作用在水泥基材料内部矿化沉积出碳酸钙颗粒,填塞孔隙,提高水泥基材料的密实度,制备出微生物增强型水泥基材料。
背景技术
水泥基材料作为目前用量最大的一种建筑材料,其最大的缺点就是在材料制备过程以及服役期间,由于荷载及和外界因素的作用,其表面容易产生疏松、剥落等缺陷,甚至在材料内部产生微裂缝,外界水和侵蚀性介质不断从材料表面缺陷逐渐渗入,最终将引起混凝土耐久性能的加速劣化。降低水泥基材料的孔隙率,提高其密实度,成为增强水泥基材料耐久性能最根本的途径。
生物矿化作用是自然界广泛发生的一种作用,它是生物形成矿物的作用,是在生物的特定部位,在一定物理化学条件下,在生物有机物质的控制或影响下,将溶液中的离子转变为固相矿物的作用。几乎每一种生物都能合成矿物,许多类型的有机体在其细胞和组织位置形成沉积矿物,并且此过程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不断得以精确重复,这些细胞包括了细菌、海藻、原生物、乃至骨的成骨细胞。至今人类已在生物中发现了30多种不同的生物矿物,而这其中近三分之二是钙矿,四分之一是胶体材料,碳酸盐和磷酸盐更是几乎遍及了整个生物世界。生物矿化往往能形成有序排列的、结构非常优异的天然有机——无机复合材料。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生物增强型水泥基材料的制备方法,利用微生物的矿化作用在水泥基材料内部原位矿化形成碳酸钙颗粒,填塞水泥基材料内部孔隙,增强制备水泥基材料的密实度和强度。
技术方案: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微生物增强型水泥基材料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步骤如下:
a.接种:将巴氏芽胞杆菌Bacillus pasteurii接种至新鲜培养基中,在恒温培养箱中振荡培养;
b.离心:将培养至稳定期的菌株以5000~8000rpm离心5~8min;
c.拌合:将离心后所得浓度为1.0×109~1.0×1010cell/mL的菌液按照1.0×103cell/g~1.0×106cell/g的比例与水泥基材料共同拌合成型,室温养护1d后拆模;
d.将步骤c所得材料静置于Ca(NO3)2和尿素混合液中继续养护,即得。制得微生物增强型水泥基材料。
所述水泥基材料可以为普通硅酸盐水泥,也可以为普通硅酸盐水泥、砂、石混合物。所述Ca(NO3)2和尿素混合液中Ca(NO3)2浓度为0.5~2mol/L,尿素浓度为0.5~2mol/L。所述新配制的培养基是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培养基中牛肉膏的含量为3~6g/L,蛋白胨的含量为5~10g/L。所述恒温培养箱温度设定为25~37℃。所述的菌株生长至稳定期是指对照所测菌株生长的标准曲线,用分光光度计测定菌液混浊度OD值:混浊度与菌液浓度成正比,当其OD值在曲线上的稳定期范围内时,认为此时的菌株处于稳定生长期。
有益效果:
1)增强效果显著:微生物矿化作用与水泥水化同时缓慢进行,在水泥基材料内部矿化形成方解石颗粒,增强水泥基材料的密实度和强度。
2)相容性好:微生物矿化形成的方解石与水泥基材料本身具有良好的相容性。
3)成本低廉、环境友好:利用自然界中微生物资源,环境友好,成本低廉,工艺简单。
附图说明
图1为菌株生长标准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关键在于微生物矿化作用与水泥水化同时缓慢进行,可在水泥基材料内部原位矿化形成碳酸钙颗粒,填塞水泥基材料内部孔隙,增强制备水泥基材料的密实度和强度。其中涉及到的主要的生物化学过程如式(1)~式(3)所示。
(NH2)2CO+2H2O=CO32-+2NH4+ (1)
Cell+Ca2+=Cell-Ca2+ (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01834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