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城市污水处理工艺的污泥减量化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019351.9 | 申请日: | 2010-0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67909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07 |
发明(设计)人: | 李适宇;陈光浩;刘广立;伍珂;王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3/12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陈卫 |
地址: | 510275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城市 污水处理 工艺 污泥 量化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城市污水处理工艺,具体涉及AB法城市污水处理工艺,尤其 涉及一种AB法城市污水处理工艺的污泥减量化方法。
背景技术
AB工艺是吸附—生物降解(Adsorption--Biodegradation)工艺的简称,是 德国亚深大学B.Bohnke教授于70年代中期开发的一种工艺,属超高负荷活性 污泥法。该工艺不设初沉池,由A段和B段二级活性污泥系统串联组成,并 各自有独立的污泥回流系统。污水由城市排水管网经格栅和沉砂池直接进入A 段,高负荷段(A段)停留时间约20~40分钟,以生物絮凝吸附作用为主, 同时发生不完全氧化反应,生物主要为短世代的细菌群落,去除BOD达50% 以上,B段与常规活性污泥法相似,负荷较低,泥龄较长。
AB工艺的流程为城市污水经过曝气沉沙池处理后,先进入A段,依次通 过A段曝气池和中间沉淀池后再进入B段,再依次通过B段曝气池和二沉池, 最后出水,其中,在A段的中间沉淀池有A段回流污泥至A级曝气池,在B 段二沉池有B段回流污泥至B级曝气池。
AB工艺突出的优点是A段负荷高,抗冲击负荷能力强,特别适用于处理 浓度较高、水质水量变化较大的污水,对BOD、COD、SS和氨氮的去除率, 一般均高于常规活性污泥法,而AB的主要弱点为产泥量较大。
AB工艺于80年代初应用于工程实践,目前,国内已有多家城市污水处 理厂采用了AB法工艺。根据有关对A段污泥增殖规律的研究结果,A段产生 的剩余污泥中,增殖的活细菌质量仅占7%~11%,未转化的SS占89%~93%; A段细菌的高速增殖不是产泥量高的根本原因,而不设初沉池,造成大量SS 随污水进入反应器才是A段污泥产量大的真正原由。
目前常用的几种技术手段来实现污泥减量为:物理化学污泥减量法和生物 捕食污泥减量法,而物理化学污泥减量法成本过高不利于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厂 的实际情况;生物捕食污泥减量法虽然具有污泥减量效果明显、基建投资少、 运行费用低和无二次污染等特点,但该方法在工程应用中难以操控,甚至对出 水水质还存在使其恶化的风险,不利于实际污水处理厂的正常运行。
目前针对AB法城市污水处理工艺国内外还尚未有较为技术上可靠,经济 上可行的污泥减量化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在不改变现有AB法城 市污水处理工艺运行参数的基础上,有效实现城市污水处理工艺的污泥源消减 的方法。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是通过如下方案予以实现的:
一种城市污水处理工艺的污泥减量化方法,该方法是在现有的AB法城市 污水处理工艺中引入污泥浓缩厌氧饥饿池,使得原有的回流污泥进入该池,其 控制参数为:
回流污泥停留时间:12~24h,优选24h;
搅拌速率:30~300秒/小时(sec/hour),优选120秒/小时;气泡搅拌意 义在于混匀与吹脱作用,因此这里的搅拌速率是指每小时持续曝气30~300 秒;
污泥交换率:30%~60%(质量),比例越高,减量效果越好。
经过上述污泥浓缩池对回流污泥进行处理后,污泥减量效果明显,其污泥 减量效果可达35%以上,此外,剩余污泥也由污泥浓缩厌氧饥饿池排出,剩余 污泥浓度达30~40g/L以上,可直接用污泥脱水机脱水后外运处置。
上述污泥减量化方法中,回流污泥停留时间、搅拌速率和污泥交换率三个 参数是本发明人通过实验摸索优化得出的,均为实现本发明的必要参数,缺一 不可,其中最主要的影响参数为污泥交换率,其次为污泥停留时间和搅拌速率, 通过对污泥浓缩厌氧饥饿池中这三个参数的控制,即可实现本发明。
上述污泥减量化方法中,污泥交换率是指污泥浓缩厌氧饥饿池中的污泥总 量占整个AB工艺系统中(也包括污泥浓缩池)泥量的质量百分比。
上述污泥减量化方法中,在A段回流污泥处设置有污泥浓缩厌氧饥饿池, 同时在B段回流污泥处设置有污泥浓缩厌氧饥饿池。
上述污泥减量化方法中,污泥浓缩厌氧饥饿池为污泥处理厂中的常用污泥 处理设施,本发明的污泥浓缩厌氧饥饿池采用已有的污泥浓缩池即可实现本发 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大学,未经中山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01935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