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枯草芽孢杆菌GU及其在制备高效生物复合磷肥中的应用无效
申请号: | 201010019506.9 | 申请日: | 2010-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99405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01 |
发明(设计)人: | 曹昱 | 申请(专利权)人: | 辛伟成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C05F11/08;C12R1/125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郝传鑫 |
地址: | 524001 广东省湛江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枯草 芽孢 杆菌 gu 及其 制备 高效 生物 复合 磷肥 中的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用于生产高效生物复合磷肥的土壤解磷芽孢杆菌及一种用该菌株生产的高效生物复合磷肥。
技术背景
磷是植物生长必需的矿质元素之一,是植物体内核酸的重要组成元素,而核酸又是形成核蛋白的重要组成部分,核酸广泛地参与原生质及细胞器的组成。土壤中的磷,95%以上为无效形式,主要与一些金属离子形成矿物磷酸盐类化合物,植物很难直接吸收利用,化肥磷肥在当季作物中的利用率仅为5%~25%。我国缺磷土壤面积很大,有74%的耕地土壤缺磷,即使经过多年不断的施用磷肥也没有明显的改善。土壤中的磷元素并不缺乏,经过常年施用化肥的积累,磷元素在土壤中的含量很高,但植物无法吸收利用这些磷,如能提高土壤中磷的利用效率将为中国农业带来巨大变化。由于土壤磷主要存在于土壤矿物或有机质中,在自然状况下其释放速度很慢,很难满足植物生长发育的需要。某些微生物具有很强的解磷功能,通过其分泌物或吸收作用把土壤中无效磷转化成有效磷,从而提高植物对磷的利用率。筛选解磷微生物并生产,是解决植物缺磷问题的有效途径。解磷微生物除了能够提高植物对磷的吸收率外还有其他优点,可促进植物生长,提高其他元素的吸收率,肥效高,缓解环境等。
目前农业上普遍使用的磷肥的磷元素利用率普遍不高,现有的生物肥料不但价格贵、见效慢,而且活力损失快。筛选一种能够在田间存留时间长、解磷效果好高效的解磷微生物,是解决此问题的关键,并用其生产一种速效、稳定、廉价的生物复合磷肥对我国种植业具有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良好解磷效果、田间存留时间长的枯草芽孢杆菌GU,以克服现有生物复合磷肥在价格、肥效和活力方面的缺点。
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上述枯草芽孢杆菌GU在制备高效生物复合磷肥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生物复合磷肥,其具有速效、稳定、廉价的优点,用于提高肥料中的磷素原料的利用率,并增加土壤中的可溶磷含量。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枯草芽孢杆菌GU(Bacillus subtilisGU),该菌株于2009年10月15日在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保藏编号为CCTCC M 209228,该菌株具有高效解磷能力。
上述菌种具有如下性质:
1、形态及生理特征:
单个细胞为0.7~0.8×2~3微米,芽孢为0.6~0.9×1.0~1.5微米,革兰氏阳性菌,无荚膜,全身鞭毛,能活动。芽孢位於菌体中央或稍偏,芽孢形成后菌体不膨大。在液体培养基中静置培养时形成菌膜,兼性好氧。可在营养肉汤培养基和LB培养基上生长,24小时可形成3~5mm直径菌落,菌落表面粗糙不透明,白色或微黄色。
2、采用的培养基:
固体斜面分离及计数培养基:蛋白胨0.6%,牛肉膏0.3%,琼脂1.8%,pH值6.8,121℃灭菌20min。
液体种子培养基:蛋白胨0.8%,牛肉膏0.3%,酵母膏0.1%,NaCl 0.5%,KCl 0.2%,MgSO4·7H2O 0.05%,CaCl2 0.002%,MnSO4·H2O 0.001%g,pH值6.8,121℃灭菌20min。
筛选及解磷性能测定培养基:葡萄糖0.8%,(NH4)2SO4 0.05%,NaCl 0.02%,KCl 0.02%,Ca3(PO4)21%,MgSO4·7H2O 0.02%,MnSO4·4H2O 0.003%,琼脂1.6%,pH 7.0,115℃灭菌20min。
发酵生产培养基:玉米淀粉0.5%~2%,玉米浆干粉1%~5%,酵母膏0.01%~0.3%,蛋白胨0.05%~0.5%,KH2PO4 0.1%~0.4%,Na2HPO4 0.2%~0.8%,MgSO4·7H2O 0.01%~0.04%,CaCl2 0.01%~0.04%,MnSO4·H2O 0.001%~0.008%g,pH值6.0~7.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辛伟成,未经辛伟成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01950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插座及使用该插座的连接器
- 下一篇:便携式可变形三芯电源插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