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纤芯双包层有源光纤、泵浦激光输出装置及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019536.X | 申请日: | 2010-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64342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30 |
发明(设计)人: | 杜卫冲;任纪康;冉洋;刘伟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中国科学院工业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H01S3/067 | 分类号: | H01S3/067;H01S3/094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谢伟;曾旻辉 |
地址: | 511458 广东省广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纤芯双 包层 有源 光纤 激光 输出 装置 方法 | ||
1.一种多纤芯双包层有源光纤,其特征在于,包括掺稀土离子单模纤芯、多模泵浦纤芯、内包层及外包层;内包层将掺稀土离子包裹,外包层将内包层包裹,多模泵浦纤芯为至少两根,布设于外包层内且分布在内包层的周围;掺稀土离子单模纤芯、内包层、外包层的折射率依次降低,且内包层的直径大于掺稀土离子单模纤芯的五倍;多模泵浦纤芯的端部伸出而形成泵浦光输入端,掺稀土离子单模纤芯的后端为高反射端、前端为低反射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多纤芯双包层有源光纤,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多模泵浦纤芯均布于所述内包层的周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多纤芯双包层有源光纤,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包层的直径大于掺稀土离子单模纤芯直径的十倍;所述内包层的直径为所述多模泵浦纤芯直径的0.8倍至1.2倍。
4.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泵浦激光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掺稀土离子单模纤芯的后端设有高反射率光栅,在所述掺稀土离子单模纤芯的前端设有低反射率光栅。
5.一种泵浦激光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掺稀土离子单模纤芯、多模泵浦纤芯、内包层、外包层及泵浦源;内包层将掺稀土离子单模纤芯包裹,外包层将内包层包裹,多模泵浦纤芯为至少两根,布设于外包层内且分布在内包层的周围;掺稀土离子单模纤芯、内包层、外包层的折射率依次降低,且内包层的直径大于掺稀土离子单模纤芯的五倍;多模泵浦纤芯的端部伸出而形成泵浦光输入端,掺稀土离子单模纤芯的后端为高反射端、前端为低反射端;泵浦光输入端与泵浦源的多模尾纤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泵浦激光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多模泵浦纤芯的前端及后端均伸出而形成所述泵浦光输入端,各泵浦光输入端分别与泵浦源的多模尾纤连接而构成双向泵浦结构,各泵浦源的输出波长相同。
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泵浦激光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掺稀土离子单模纤芯的后端设有高反射率光栅,在所述掺稀土离子单模纤芯的前端设有低反射率光栅。
8.一种泵浦激光输出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泵浦源所产生的激光经泵浦源的多模尾纤输入多模泵浦纤芯;
b、由于掺稀土离子单模纤芯、内包层、外包层的折射率依次降低,进入多模泵浦纤芯的激光耦合入内包层,不断的穿越掺稀土离子单模纤芯,并将稀土离子泵向高能态,达到离子数反转,经由激射光子激发形成受激辐射后,在谐振腔中振荡,得到高功率的激光输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中国科学院工业技术研究院,未经广州中国科学院工业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019536.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信息处理设备、信息处理方法、程序和信息处理系统
- 下一篇:线性同步电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