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连续流污水低氧短程脱氮处理工艺无效
申请号: | 201010022496.4 | 申请日: | 2010-0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679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07 |
发明(设计)人: | 王荣昌;杨殿海;江清华;卢文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济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3/12;C02F3/28;C02F1/58 |
代理公司: | 上海正旦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00 | 代理人: | 张磊 |
地址: | 20009***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连续流 污水 低氧 短程 处理 工艺 | ||
1.一种连续流污水低氧短程脱氮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由循环推流式系统实现,系统由厌氧区(2)、缺氧区(3)、好氧区(4)、二沉池(5)、硝化液回流系统(11)、污泥回流系统(12)、第一曝气系统(9)和第二曝气系统(10)组成,厌氧区(2)一侧连接有进水管(1),另一侧通过管道连接缺氧区(3),缺氧区(3)通过管道连接好氧区(4),好氧区(4)通过管道连接二沉池(5),二沉池(5)连接出水管(6),厌氧区(2)内设有搅拌器(7),二沉池(5)底部通过污泥回流系统连接厌氧区(2),通过管道排出剩余污泥(13),好氧区(4)通过硝化液回流系统(11)连接缺氧区(3),缺氧区(3)设有第一曝气系统(9)和循环推流系统(8),好氧区(4)设有第二曝气系统(10);具体步骤如下:
(1)污水由进水管进入厌氧区,厌氧区污水停留时间为50-70分钟,为生物释磷段;
(2)厌氧区出水进入缺氧区,缺氧区水力停留时间为4-6小时,控制DO值为0.3-0.7mg/L,缺氧区布置有第一曝气系统,可实现缺氧或低氧条件,从而为短程硝化反硝化提供条件;
(3)缺氧区出水进入好氧区,好氧区水力停留时间为4-6小时,控制DO值为0.8-1.2mg/L,好氧区硝化液部分回流至缺氧区,回流比为0.8-1.5,好氧区出水进入二沉池进行泥水分离,出水最终排放,二沉池部分污泥回流至厌氧区,污泥回流比为0.5-0.8;好氧区布置有第二曝气系统,可完成有机物降解和硝化过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流污水低氧短程脱氮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原水进水管(1)分为2支,实现从厌氧区2和缺氧区3的分段进水,保证生物释磷和反硝化所需碳源。
3.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流污水低氧短程脱氮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第一曝气系统(9)、和二曝气系统(10)分别连接鼓风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济大学,未经同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022496.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以脱硫石膏为主要胶凝材料的无机保温砂浆
- 下一篇:一种农村废水处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