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移动设备自动取电用电磁离合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010022669.2 | 申请日: | 2010-0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94944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04 |
发明(设计)人: | 刘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浦帮机电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62 | 分类号: | H01R13/62;H01R13/629;H01R13/66 |
代理公司: | 上海天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4 | 代理人: | 梁晓霏 |
地址: | 201901***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移动 设备 自动 用电 离合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可以满足在一定范围内移动的机器设备便捷取电,人工智能化取 电设备,即不在需要人工插拔取电插头的状态下,可以极为方便的接通和断 开。
背景技术
现有的移动机器设备和即时取电设备,均采用大功率电流插座或临时接 拔电缆头,既不方便、也不安全,又费工费时。而本发明可以实现半自动接 拔电源。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提 供一种移动设备自动取电用电磁离合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
移动设备自动取电用电磁离合装置,包括供电部和受电部,供电部和受 电部可以相互吸合接通,供电部上设有电磁铁和供电电极,受电部上设置有 与供电部相对应的电磁铁和供电电极;供电部上设置有楔形接口,受电部上 设置有与供电部相对应的楔形接口。
供电部上还设置有定位销孔,在受电部上也设有与供电部想对应的定位 销孔。
当供电部和受电部相互靠近时,供电部的电磁铁极性与受电部的电磁铁 极性相反,供电部与受电部在相互吸引,在磁力吸合状态下,通过楔形接口 自动找正位置对接,此时供电部和受电部的电极充分接触,并保证一定的压 力,也可以由供电部和受电部的定位销来来保证他们之间的相互压力,若需 要供电部和受电部相互分开时,只需要将供电部或者受电部其中之一的电磁 铁反向通电,在电磁铁的斥力下相互分开。
本发明所述的供电装置,可以克服单边电磁吸合时电源不稳定的缺陷, 可以保证牢固的吸合力,在断电的情况下可以产生强大的斥力分开供电部和 受电部,设置有楔形接口可以自动找位,在位置有偏差的情况下也可以迅速 准确对接。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的插头本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所述的插座本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所述的插头本体向插座本体移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所述的插头本体与插座本体相互闭合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 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本实施例的主要原理如下:
在插座本体、插头本体上设置有相互匹配的楔形凸起和楔形槽,通过楔 形凸起和楔形槽进行近距离自动找位,找位后通过磁铁线圈自动吸合,进行 供电;供电完毕后,磁铁线圈反向通电,相互排斥,即可将插座本体、插头 本体分离。
下面举例详细说明本实施例的具体结构
首先参看图3,图中插头本体1与插座本体2可以相互嵌合,在插座本体 2上设置有外凸的楔形凸起201,插头本体1上设置有与楔形凸起201相对应 的楔形槽101。
参看图1,图中所示的为本实施例中的插头本体1,插头本体1为方形结 构,不过插头本体1并不局限于方形,还可以为其它形状。插头本体1中部 设置有用于向外部取电的三个动力电源插头11、三个控制电源插头12,三个 动力电源插头11、三个控制电源插头12呈相互交错的三角形分布。在插头本 体1的四周设置有四个磁铁线圈,磁铁线圈包括磁铁14和电磁线圈15,电磁 线圈15可以换向,换向后磁极方向变换,磁铁线圈用于插座本体2与插头本 体1之间相互吸引或相互排斥。在插头本体1的四角还设置有四个定位轴16。 所述的定位轴可以为电磁定位轴,也可以为机械定位轴。
参看图2,图中所示的为本实施例中的插座本体2,插座本体2为方形结 构,不过插座本体2并不局限于方形,还可以为其它形状。插座本体2中部 设置有用于向外部输电的三个动力电源插孔21、三个控制电源插孔22,三个 动力电源插孔21、三个控制电源插孔22呈相互交错的三角形分布。在插座本 体2的四周设置有四个磁铁线圈,磁铁线圈包括磁铁24和电磁线圈25,电磁 线圈25可以换向,换向后磁极方向变换,磁铁线圈用于插座本体2与插头本 体1之间相互吸引或相互排斥。在插座本体21的四角还设置有四个定位轴2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浦帮机电制造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浦帮机电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02266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