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清除金属面上合成橡胶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022817.0 | 申请日: | 2010-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606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30 |
发明(设计)人: | 张永凯;田中龙;李庆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众力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B9/00 | 分类号: | C22B9/00;C08J11/08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1 | 代理人: | 翁若莹 |
地址: | 20110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清除 金属 面上 合成橡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清楚粘附在金属面上的合成橡胶的方法,属于火力发电厂烟气脱硫环保节能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每天在合成橡胶与金属件的加工生产中,总会有不少因各种原因而不合格的零件产生,大量包裹着合成橡胶的金属件被搁置在一旁。要想回收利用金属件,就一定对金属件外包裹着合成橡胶进行清除。过去都是采用简单的火烧法,把包裹在金属件上的橡胶烧掉,这种十分落后方法,不仅容易造成金属表面受伤、金属件变形,甚至金属材料结构发生破坏。这种方法使空气中弥漫着异味,乌黑的飞灰四处飞散,而且对环境造成极大的污染。也有采用刀片铲割,既费时又费力,还会损伤金属表面,不仅清除不干净,而且速度太慢,造成金属表面毛糙而白费劳动力。目前我司已有一种化学方法处理的发明专利,但此种方法只能对天然橡胶与金属件的剥离,而对其它橡胶如三元乙丙橡胶或丁腈橡胶清除则无能为力。
因为三乙丙橡胶分子主链结构是饱和的,只是分子侧链引入少量不饱和双键,它是通过乙烯和丙烯共聚过程中加入第三单体非共轭二烯烃来实现的。三元乙丙橡胶与其他通用橡胶之间存在的另一差异就是分子链的不饱和度较低,在EPDM分子链上每1000个碳原子含有的双键数目只有约10个,而天然橡胶分子链上每1000个碳原子约含有250个。因此三元乙丙橡胶化学性质非常稳定,不易被其它化学物质侵蚀。
丁腈橡胶是丁二烯与丙烯腈的共聚物,在大分子结构中含有强极性的-CN基团,所以对一般化学药品有优异的稳定性。丁腈橡胶对非极性或低极性的溶剂表现有较强的稳定性,丁腈橡胶对无机酸、有机酸、碱类、盐类以及氧化剂等的作用都比天然橡胶稳定。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工艺简单又不污染环境的清除金属表面合成橡胶的化学方法。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清除金属面上粘附着合成橡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为:
步骤1、将重铬酸钾3-5份溶于水中,再加入90-120份的98%的硫酸进行混合,倒入器皿中,缓慢加入到90-120份的二氯甲烷,3.5-5.5份的乙醇胺,3.5-5.5份的氨水的混合液中,再加入0.8-1.3份的已经溶于不超过80℃温水的亚硝酸钠,最后加入2.3-3.8份已经溶于45-55℃温水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将上述混合物与水按质量比为60-70∶100混合成溶液;
步骤2、将包裹着合成橡胶的金属件浸泡在上述溶液中,等到合成橡胶溶涨到饱和程度,即达到合成橡胶与金属件分离,在金属表面轻轻一抹,合成橡胶便被全部清除。
本发明主要是靠化学品重铬酸钾、二氯甲烷等的集中效应与合成橡胶的聚合。溶解,在大分子链段之间的间隙中渗透。浸蚀、使大分子链段开始溶涨、拉伸,产生自发的收缩应力,使橡胶、胶粘剂与金属的附着力解除,从而断裂分子链,达到在金属表面清除,还金属件的原来面貌的目的。
本发明把二氯甲烷同乙醇胺及重铬酸钾等化学药品混和在一起,掺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融化在水中,等到合成橡胶溶涨到饱和程度,在金属件表面轻轻一抹,合成橡胶就全部被清除。还金属件的本来面目,可以继续发挥金属件再生产的作用。
本发明的工艺简单,且能保护环境。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一种清除金属表面被粘附合成橡胶的方法,其步骤为:
步骤1、将重铬酸钾4份溶于水中,再加100份的98%的硫酸进行混合,将混合液缓慢加入到已经包含的100份的二氯甲烷,5份的乙醇胺,5份的氨水的器皿中,再加入1份的已经溶于75℃温水的亚硝酸钠,最后加入3份已经溶于50℃温水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将上述混合物与水按质量比为70∶100混合成溶液,过程中需不停搅拌;
步骤2、将包裹橡胶的金属件淹没在溶液中,等到溶涨到饱和程度,即达到橡胶与金属件分离,在金属表面轻轻一抹,合成橡胶全部被清除。
本发明的水溶液成本低廉,可以多次重复使用,效果同样明显。
实施例2
一种清除金属面上粘附着合成橡胶的方法,步骤为:
步骤1、将重铬酸钾3份溶于水中,再加入90份的98%的硫酸进行混合,倒入器皿中,缓慢加入到90份的二氯甲烷,3.5份的乙醇胺,3.5份的氨水的混合液中,再加入0.8份的已经溶于60℃温水的亚硝酸钠,最后加入2.3份已经溶于45℃温水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将上述混合物与水按质量比为60∶100混合成溶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众力汽车部件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众力汽车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02281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混凝土模块砖及其墙体构造
- 下一篇:取暖器